本周看了两个,半本书。【英】琼,罗宾逊的《经济哲学》和【日】八木纪一郎的《经济思想》。都是很薄的经济短史书。半本是都没看完,恰好都看到马歇尔即新古典主义结束,凯恩斯主义开始。
读书的乐趣有四种,一种是启发式,如上周读罗素的《权威与个人》,虽然他写的很漫散,但有很多点给人以启发。一种是灌输式,告诉你一个道理。一种是纠正式,纠正读者心中的错误观点。一种是应证式,读者心里有一个观点,作者不约而同的表达出来了,而且表达的更全面,更系统,更权威。这两本都属于第三种和第四种兼得。
一,经济学是一个伪科学。我是学经济的,而且不幸学了六年,一无所获。主要是自己不用功。次要原因是心理一直对经济学不认可。大三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在一个伪科学的路上散步。这两本书都从侧面或多或少的,或直接或婉约的也说出了这个观点。其实经济学内部也一直在争论,数理对经济的影响应该在一个什么程度?不研究社会和个人只研究数理,行不行?我认可日本人说的,经济管理和经济思想的概念。“通过经济学,在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人之间的经济竞争之中才会产生新的社会秩序,才能够推动社会秩序向市民伦理发展。”经济学也只是一个维持公序良俗的指导方法。琼罗宾逊更是直接说出古典主义追求的价值和新古典主义提出的效用,都是不可测量的,都只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单词”而已。不具备任何实际应用作用。如果经济学的基础概念都是虚无的,上层建筑再怎么花哨,都不会稳定吧。所以,一百多年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互相死磕,都没有谁压倒性的胜利。直到东欧剧变后,马克思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经济学(我把老马看作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最杰出代表)也依然有市场。
二,老马是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最杰出的代表。一般概念,(包括我以前也一直认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是斯密和李嘉图,老马更多被认为是异类。但是我最近觉得,我错了。劳动价值学说起源于配第,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概念是斯密提出来的,地租理论是李嘉图。一般认为李嘉图是古典主义集大成者,其实,老马才是。老马曾有有一封信(具体信的名字忘了)他自己很谦虚的说明了,包括剩余价值在内的很多概念都不是老马的原创,但是老马集合在一起并发现了资本主义光鲜后的肮脏和秘密。所以老马才是集大成的。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他尽管集大成,但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唯物史观也说明,不可能有一种理论完全脱离了历史约束永恒正确。琼罗宾逊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因素推动了一场伟大的历史性运动,并繁荣昌盛为一种正统思想。”所以说,我们现在强调的马克思主义,更多是一种教条。马克思给他的女婿写信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三,经济哲学或经济思想的概念特别好。琼罗宾逊开篇讲形而上学,道德和科学。日本人也先讲清楚思想,再说历史。哲学才是一切的起点和终点。彼得罗素有本书,叫《从科学到神:一位物理学家的意识探秘之旅》,从书名就可以得知,科学的极端就是哲学问题。黑格尔写过《历史哲学》,包括汤因比著名的《历史研究》,都是提到历史的终极也是哲学。同样,经济学科的极端也是哲学问题。数理是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远远不是研究的终极目的,一个漂亮的公式可以为你在专业领域赢得一定的名声,但脱离人性,脱离哲学的冰冷公式,很难会得到有效的应用,很难落地,成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有用助手。再返回到企业管理,一样是做人心的工作。对内是做员工的人心,对外是做消费者的人心,也就是《定位》里常说的“心智”。古语说: 天道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说的都是相通的道理。万事一理。所以,从人性出发,从思想出发,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对经济研究大有禆益。因此,以后再多经济学教材,看经济史方面的书,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经济现象或经济理论背后的思想是什么,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往往会拨云见日,不畏浮云遮望眼了。
谨记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