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胡世亮 张瑞洪 李子祎)“闹市喧嚣耳不闻,千重翠岭簇山村。无风晚树蝉声急,带雨秋云夕照昏。”昔日山水形胜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如今在商业的发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进一步了解侗话的生存现状与县城居民对侗话发展的态度看法,7月5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三下乡侗话调研团奔赴通道侗族自治县,对非侗文化保护区的居民进行了初步走访调查。
现代文明在街头随处可见,绚丽的霓虹灯、匆忙的人群和拥挤的车流都昭示着这是一个快节奏的现代化城市。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文化被人们或多或少的遗忘,侗话作为侗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渐渐在人群中消失。
“无所谓”是一部分通道居民看待侗话的态度。快节奏的生活下,柴米油盐的操劳使得一部分居民无暇顾及侗话的传承。然而,即使是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下,依然有一群人怀着对侗话保护的自觉心。
“有了侗话,大家就像一家人,但是侗话没有文字,不好传承。”在新七天宾馆工作的吴国霞阿姨这样说道。阿姨的言语中满是对侗话发展的担忧,她说如今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普通话,侗话在生活中逐渐被边缘化。
朱红色的古楼下,老人们安静地坐在江边廊桥上沉思。古楼的拐角处有一家小巧的花店,花店老板龙阿姨对于保护侗话的主题显得十分热心。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侗寨人,会说三种侗话。她因婚姻关系,开始在通道县城生活,谈及青少年侗话使用率下降的问题,龙阿姨也表现出了忧虑,她认为,侗话作为侗族人的传统语言,应当被保存下来,那些刚出生的孩子应该先学侗话再学汉语,这样,民族语才不至于失传。
在现代都市文明的席卷之下,民族传统文化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但同时在大的时代浪潮下,有着另一股强大的自发力量,那就是民众对侗话保护的自觉性的觉醒。
商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侗话的保护也是势在必行,当商业发展与侗话的自觉保护冲击,侗话的发展也被推到一个两股力量交汇的十字路口。如何在冲击中寻求突破与发展,让民族传统语言得以更好地传承,是如今侗话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