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开始了小学生涯,在每天的育儿生活中,我有很多的思考,关于孩子的,关于自己的。因此决定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也许可以给一些遇到类似问题的家长一些参考。
序(背景):扮演母亲这个角色整整16年,却从没有体验过陪伴一个正常孩子经历应试教育的过程。每当早晨看到家长们匆匆忙忙的送孩子进学校大门的情景,心里充满了羡慕与期待。这些年学习亲子教育,如同纸上谈兵,很多方案因为孩子年龄尚小,无法验证。身边的妈妈们只要凑在一起,话题永远是孩子的学校教育,看到各种渠道关于应试教育的方方面面的评价,深知孩子的未来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对于我也一样,这个正常智力的孩子更是我们一家的希望,我们都在尽全力呵护孩子的成长。心里特别期待着自己所学可以和实践对接,来验证究竟是老百姓总结的经验正确,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好。
儿子的成长过程就如同书本上说的那样,3岁内,我这个母亲已经尽我所能进行了陪伴,3岁以后父亲的角色开始加入进来,3岁半开始父亲陪伴亲子阅读,三年来阅读上千本绘本,500万字的阅读量,孩子的阅读水平也达到小学中年级程度。
尽管如此,我并没有对于即将踏入的小学教育有任何的乐观。因为为了尽可能的保护孩子的右脑发展,不过早开发左脑,在幼儿园期间我们没有刻意让孩子学习拼音和算术,在书写方面也没有刻意去练习,幼儿园毕业后的暑假,我们用一个月的夏令营来替代学前班。
我始终相信,一个动手动脑能力强的孩子,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