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东坡,我想这个应该是大部分人都能够知道的。而且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他的诗句,即使不知道是他的,但是王菲的水调歌头不少人应该是听过的。他在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曾说:“如果把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此失重。”很多人爱苏东坡,也不只是爱他的才华,也爱他的真实,爱他的豁达,爱那些发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苏东坡年少成名,这是好多人所羡慕的。尤其在张爱玲说了:“出名要趁早”,大家更是对此深信不疑。不过我们知道,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人生永远是平衡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盛放,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枯萎。他的年少成名让人钦佩、艳羡;但是人们真真的在 我想是来源于他坎坷之后面对人生的态度。
苏东坡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于一身的人。有儒的济世,道的修身,佛的冶心。
蒋勋先生从苏东坡的经历里告诉我们的那些启发,我觉得让我触动很大。他说:修炼其实是为了回来做人,而不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多了不起;能告诉别人自己没有那么了不起,才是修行。
我们常常的修炼会以为是摆脱人,摆脱人性中存在的弱点,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一种误区,以为自己能够超越人,但是修行并非如此。因为我们所有的修行,最后都还是得回到生活中去碰撞,高于生活但是要回归于生活,这才是修行的意义。
而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去了解自己。蒋勋先生说:了解自己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因为在生命里我们会作假,甚至会塑造出一个假的自我,并且越来越觉得这个假的自我是真的自我。尤其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你越读哲学、宗教的东西,越觉得自己领悟了,越容易自大,越容易发言不逊。可是苏轼的每一次悟道过程都会被破功,他就哈哈一笑,觉得真好,破功后反而轻松了,不必背负悟道者的那种尊严——我想这是苏轼最了不起的地方。
这句话其实对我有很大的惊醒,因缘际会,偶然读了一些哲学的作品,偶尔会觉得似乎高人一等,但是其实并没有,落实在行为上,还是极其普通的人,我们要尝尝修行、悟道,也要接受每一次的破功,不带包袱的做自己,本身也是一种修行。
苏东坡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它的自嘲,自嘲是一种勇气 和一种难得的自信。因为不自信,所以不自嘲。可是蒋勋先生说:在生命的经验里面,能够自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其实大部分烦恼都是由于没有办法自嘲和调侃自己而僵在那个地方。能够哈哈一笑的时候,就会发现生命中的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苏东坡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尤其是影响重大的乌台诗案,当时很多朋友都不敢与他来往,但是这也是他成长最快的的阶段,它写下来大江东去,对话三国周郎。可以和历史对话的人,已经不在乎活在当下。所以当苏轼走在黄州的赤壁,他心目中当年三国打仗的地方,才会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所有的人都会随时间逝去,高贵的,卑贱的,正直的,卑劣的,总有一天都会被扫尽。时间与今天相比,是分量更重的东西。当他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好像曾经在三国活过,现在又活了一次一样。
历史不过就是像戏一样,从容自在的谈笑之间,敌方的战船便灰飞烟灭。用这样的方式去看历史,忽然有了一种轻松,这样就会发现自己始终不能释怀的那种痛苦何足挂齿。“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其实是在调侃衰老,一个可以“多情应笑我”的生命本身就是可以笑、可以被笑的,可以被嘲弄、被调侃的。生命应该有这个内容,没有这个内容就太紧张了。结尾他写道:“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最后用酒来祭奠江水、祭奠月亮,他感觉到有一天要把生命还给山水。
所以,我们不妨多点释怀,多点坦荡。当人家都喜欢你的时候,你爱别人是容易的;如果人家都恨你,你还要说你爱别人,其实不是那么容易。
愿我们也能有苏东坡这样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