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年8月13日)跑了人生中的第5次半程马拉松,除第一次有好好准备外,这次自己最满意的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记录,2小时29分38秒。其实成绩可以再好一点,但考虑到幸福感来源于高频次的小高潮,为了以后能不断的刷记录,最后三公里走走停停、吃吃喝喝。如果自己最后三公里不走的话,推测的成绩应该是2小时22分-2小时25分之间。
这次跑得比较轻松,成绩也比较满意的主要原因在于心态的改变:每次只做一件事,享受过程而非关注结果。
以前,跑步会打开音乐,会为自己设定目标,会时刻关注自己的配速。
设定目标,关注配速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但如果实际达不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就会影响到之后的心态,导致无法再按照目标持续下去。比如,如果我计划的是前10公里要在1小时10分钟之内跑完,而因为道路的限制(如上坡多),或当天状态不好等原因,导致没有在目标范围内完成,之后的心里活动就是,我在目标范围内完不成比赛了。反正都完不成了,那就慢慢的走吧。心理的暗示,往往导致不能很好的完成。
为了改变这种境遇,昨晚突发奇想,用冥想的思维来跑完全程。在整个跑步过程中,只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忽视其他一切。对于2个半小时的冥想,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所以自己准备了几套方案:感受脚步的运动、关注呼吸、扫描身体、专注听音频等等。
开始跑时,尝试着关注呼吸,但不像打坐时那样深呼吸,放弃了。选择了第二项,感受脚步的厚重,脚步踏遍的每一寸土地,并配置走方队的节奏,1-2-1,1-2-3-4,,断断续续,发现走神又拉回来,这样伴随我一直跑完10公里。而此时的自己,也没有感觉到往常的那么累。10公里后,发现注意力不好控制了,想尝试另一种方式,听音频,但效果不好,放弃了。此时的自己,感觉脑子和身体已不受控制,就原谅自己去胡思乱想,当感觉到自己的心理故事在自导自演,越演越烈,思维的瀑布一泻而下时,又通过把注意力拉回来感受自己的脚步。这样跑完全半程。总体来讲,这次跑得比较轻松,想放弃的念头没有过,身体也感觉比较自在。这样好的状态我想是归结于享受过程的心理变化。
享受过程与关注结果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重心在于我已跑了多少公里,后者的重心在于我还有多少公里要跑。带来的心里暗示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跑了5公里时,想到我已经跑了5公里了,带来的时满满的自豪感,此时充满前进的动力;然而以前关注结果时会想着还有16公里需要跑,带来的是无形的压力,怎么才这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