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艺术评论大家、世界艺术史学家 热拉尔·絮利盖拉
长期以来,由于东方艺术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美学观念正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然而,在谢天成的身上,无论是他的山水、人物、书法、重彩、抽象画亦或其它类型的作品,都秉承着中国艺术的根本。虽在异国他乡多年,亦从未脱离。他,始终坚守如一。
物象空间、意境与生命力的极致描绘
无不体现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恢弘博大
首先,谢天成的作品无不深深地体现着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特点。陡峭险峻的山坡,烟雨朦胧的山脚,云雾缭绕的山峰,清幽恬静的山谷,荆棘丛生的荒野以及流水淙淙的小溪都能成为谢天成水墨画的一角。他利用中国笔墨元素、加上块面、线条的纵横艺术和独树一帜的泼墨技法,把物象的空间、意境和生命力都播绘了出来。峰岫峣嶷,云林森眇。一幅幅气韵生动,意境深韵的书画作品,把大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人们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东方艺术的恢宏博大。
其次,谢天成在书法艺术上也颇具成就。他提倡书法自然,讲究线条变化的韵律,追求精神上的升华,突显出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
作品融入中国式的抽象思维
通过书法和风景的描绘将元素完美结合
此外,谢天成也始终致力于人物画的创作。无论是普通百姓、宗教人物、裸体人物、欢腾人群,亦或是穿着礼服的民族少女及神秘莫测的人物都能跃然出现在他的纸上,传神有致。
从焦墨的农民像、泼墨的敦煌仕女图,再到西藏重彩的人物画,无不体现出他高超的人物刻画技巧技法。同时,谢天成的作品也融入了中国式的抽象思维,通过书法和对风景的描绘将大自然中的各类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
这里,有花瓣簇拥而成的美丽花环,有微风抚弄着的草丛,随风飘舞,时高时低,仿佛在倾听着大自然的诉说。还有荡漾的碧波,灿烂的阳光,无不星现出一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风光。
不完全臣服于西方艺术的艺术家
是赵无极和谢天成都能进军巴黎的原因
在创作过程中,谢天成并没有完全臣服于西方艺术术,而是时刻秉承着中国画的精髓,并加以大胆创新发展,为人们展现出别有一番风味的作品。同时他的作品通常以有限的素材和无限的空间来描述通俗易懂的事物。
在提到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的时候,皮埃尔.施耐德曾写过:“用历史性的现在来突显具有个人特色的现在。”这也是赵无极和谢天成的绘画作品都可以进军到巴黎的原因。
谢天成认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仍然在不断地延伸扩展。因此,理智地看待东方艺术和有选择性地接受西方绘画思维。坚守传统又揉入西方艺术思维将成为未来艺术创作的重中之重。
取代原先被固定化的绘画模式
不远离根本,崇尚自然回归
谢天成的作品不论在主题,还是环境的选取上始终都没有远离根本。既有传统深厚的东方艺术韵味,又有西方艺术思维技巧。作品上那些炭黑色的线条,无论在整幅画作的平衡上,还是形式分配上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体现出作者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拷问和对自然回归的崇尚。
而且,烟雾迷漫、逸气横流的灵动画面取代了原先被固定化了的绘画模式,栩栩如生,有如是对大自然孕育生命谱写的赞歌。有时候画面的刻意留白是中国画布局所需,使画作充满动感灵气,突显出一种自然灵秀,生生不息的意境。
从整体上来说,画面除去构思的精密有序和虚渺灵动外,在视觉上,鲜明对比的色彩、虚实相与的墨块、轻重缓急的线条,无不是画家内心深处炙热情感的一次次进发,震撼人心。这也是画作的深层涵义所在。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刘海粟艺术研究院院长
美国世界美术家联盟会副会长
美国中美文化艺术交流促进理事
美国新奥尔良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1947年生人,广东信宜县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早年学习油画、雕塑、书法等。1982年至1994年追随刘海粟先生学习绘画艺术,1994年旅居美国。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立了竖立泼墨和现代重彩,融汇中西,他主张中国画家以气度、气格、气质三位一体,力度美是任何艺术的审美原则,他强调作品的传统性、民族性、民俗性、国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