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厂街》【美】约翰·斯坦贝克,人民文学出版社,豆瓣8.2分,个人推荐7.5分
《愤怒的葡萄》和《人鼠之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同样出自斯坦贝克之手。
开头就是这一句,“罐头厂街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雷市,它是一首诗、一股腥臭、一阵刺耳的噪音,是一道浮光掠影、一抹音调、一种习惯,是一丝对旧日的怀恋,也是一个梦境。”迷蒙的幻象,到感怀,到希望,对于我来说,罐头厂街是一个梦境。
“在俄克拉荷马州的红色原野和部分灰色原野上,刚下的几场毛毛细雨并未浇透龟裂干枯的土地。耕犁在雨水冲刷的痕迹上来回碾压。雨水让玉米飞快地生长,也让路旁的野草四处丛生,于是,灰色和深红色的原野开始消失,呈现出一片翠绿。”这是《愤怒的葡萄》开头,一样温柔,带一点色彩的惆怅。
斯坦贝克的内心在书写时一定轻柔得怕揉碎了记忆。
美国在二十世纪二十年末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并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经济大萧条来的如此突然,想象如今的国内也是有感而发。在这种危机背景下,斯坦贝克的《罐头厂街》应运而生。
美国加州蒙特利海湾的一条名叫罐头厂街的海滨街道,其实这本书开始就叫《海滨街道》。这条街道以生产沙丁鱼罐头为主。街上一位名叫“医生”的海洋生物学家,在他周围都是一群地位低微的社会下层人士,他们有赌徒、商贩、妓女、流浪汉、失业者,说到这些如今的美国好像并没有什么变化。“医生”心胸大度,待人和气,他和这些人之中相处融洽,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隔阂和鄙视并没出现,而“医生”周围的人都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优秀的品质。
在美国梦充斥的金钱社会里,以麦克为首的流浪汉们,,他们待人真诚,乐于助人,从来没有对生活失望,这是一群不可多得的善良的人群,虽然有些时候回好心办坏事。
麦克他们帮助“医生”抓青蛙供实验用,给“医生”办聚会。这是一群生活困难的,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还不曾放弃的人,可以说这是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下的美国一角。
这里面的杂货店店主李忠,善良能干,表面冷酷不近人情,实则内心善良,为人真诚。熊旗餐厅的妓女在出卖肉体时,轮班时间去陪伴生病的家庭,她自己都应沦落至此,还有余力去温暖别人。她的灵魂深处该有多么纯净。而这本小说中最厉害之处就在于这些小人物,他们的触感才是这个社会如此真实的缘由。
小说中的大段景物描写现今不多见了,“落潮时,这片水域变得安静迷人。海水清澈见底,海底生机盎然,动物都忙着争斗、觅食、繁衍。螃蟹在摇晃的海藻间匆匆奔走。海星蹲坐在贻贝和笠贝上,用成千上万的小吸盘以惊人的力量耐心拉扯,直到猎物从石头上掉下来,然后再把胃伸出体外,裹住得手的食物。”如此轻柔的自然描写也走不进人们急切的荒凉,曼古埃尔在《迷人怪物》一书中写道:“作者的文字须由读者赋予生命,正如我们所知,文学是一种双向的艺术。”不得不说,读者已死,这种遥远的悲观还有没有尽头。
萨姆·马洛伊夫妇因为贫穷住进改造后的锅炉里,马洛伊太太的家里没有任何窗户,仍旧想要买窗帘把家里装饰一下。两人因而吵架,马洛伊太太因为丈夫舍不得拿1.9美元而伤心,心里不由得责怪丈夫不懂得自己。事实上,最后,”萨姆躺在她身边,揉着她的后背。过了很久她才睡着。”有些情节并不需要直白的承认,它们自带故事渲染力,这是一种情绪的传递。
“医生”的独树一帜,他孤独而宽容,有些浪漫主义的色彩。麦克他们的善良,由于身份的自卑,在小说里有许多写照。小狗“宠儿”生病了,流浪汉立刻着急起来,修伊和琼斯甚至立刻辞掉了刚刚找好的工作,就为了守在“宠儿”身边照看它。”宠儿“病情没有好转,他们又欲言又止地去找“医生”,“医生”并不在意他们之前的误解,开了浓汤、鸡蛋、鳕鱼肝油。流浪汉们立刻遵照“医生”的吩咐去治疗“宠儿”。
文中“医生”有这样一段话:“当人们因为抱负、紧张状态和贪婪而将彼此撕成碎片,他们却是放松的。所有所谓的成功人士都病入膏肓,胃里得了病、灵魂也得了病,但麦克他们却很健康,干净得让人诧异。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满足自己的胃口就去满足,不会用其他说法来掩饰其本质。” 直指当时美国社会背景下,人们的道德底线和对金钱的恐慌、贪婪以及对欲望的屈从,还有对萧条中无所事事的、自甘堕落的人群赤裸裸的讽刺。
《罐头厂街》可能适应不了现在的环境,我们也不在相信那些温暖的小故事,我们也开始相信我们看到的,或者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跟我无关的就是世界之外的,每个人都在向着孤独、自私的表象世界里汇聚。缺乏怀疑、缺少信任、不爱交流、不爱出门、喜欢宅着,换过来想,这个世界又是如此新奇,追求快乐,又不知道快乐该是什么摸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