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笔记主要针对书中温暖和节奏这两个元素。
鲁道夫史坦纳告诉我们:温暖支持着生命,因而是健康成长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所以小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要包裹好,并且与父母接触。婴儿不能像大人一样自己产生热度,所以我们最好抱着,背着,或者给他们温度。我们要给宝宝穿上袜子,地上玩耍要铺上纯天然的毛毯。孩子身体70%的热量从头部流失,所以戴帽子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用自己的能量来保暖,那么用来健康发育的能量就会减少。所以我们要注意给孩子保暖,并且尽量穿天然材质的衣服。冬天最好就是羊绒羊毛,棉花棉麻,又保暖又透气。这部分有妈妈写了专门的文章可以参考。
小时候经常发烧的孩子长大后精神和身体保持温暖的能力都会相对较强。
如果我们依赖自然而生活我们的生活必然更具有节奏。固定的生活节奏带给孩子强大的安全感,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都在固定的日子重复同样的事情。现代的生活非常方便,已经很难有日常家务的全过程的操作了。有各种洗衣机,烘干机,免熨烫布料,扫地机,自动面包机等等,这些无法让孩子实实在在地触摸到生活。但是作者提醒我们,我们天生就处在一个充满节奏的世界里,宇宙无意识的节奏支持着我们,所以孩子要与大自然建立牢固的连接。如果孩子建立有规律的外部节奏,那么内部节奏也会在他们体内形成。到点就吃饭,睡觉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个,也是生物钟吧! 如果生活没有规律,孩子就会像在不同的时区里穿行。没有节奏的家庭生活实际上缩短了孩子的童年,而且孩子会过度使用自己的能量来维持平衡。
华德福的学校都非常注重节奏,有吸入和呼出。接下来作者描述学校的节奏非常美,上午:自由玩耍(呼出),晨圈(吸入),更长时间的自由玩耍(呼出),吃点心(吸入),户外玩耍(呼出),故事和再见圈(吸入)。华德福的孩子都在干什么?经典而准确的回答:“呼吸”。
节奏可以帮助维持纪律,让孩子心中有图景,知道接下来做什么,确信自己的需求会得到满足,从而获得安全感。
在家里也要维持有呼出,有吸入的节奏。我听过一个讲座,远斌老师讲的一个妈妈接孩子放学后的节奏,真的太轻松了,她是两个孩子,每天重复这相同的节奏,从接孩子上车档上玻璃开始,到晚上讲完故事哥哥熄灭蜡烛结束。
我们可以根据季节的变换,买一些应季的东西,在厨房准备时让孩子加入。在家里庆祝年复一年的节日也是对孩子的滋养,可以准备相同的物品和流程,比如端午节包粽子。节日的意义是保持与灵性世界的联系。
我一直想在我们家建立良好的节奏,很难。芭芭拉老师让我们试着从小处着手,选择一天中的一个方面,并问问自己如何在那个活动中建立一个美丽的节奏。当你感觉到一种新的节奏已经渗入那个活动,再挑选下一个。比如洗碗,试着创建一个惯例。全心全意地去做手中的工作,你的孩子会吸收你的态度,是匆忙地洗完碗,还是一个一个专心地洗干净?
另一个家长提问是,让孩子参与家务需要耐心,而我很着急“让我一个人快点干完吧!”这也是我经常遇到的情形。芭芭拉老师说让孩子参与是一门艺术。试着提前想好怎么做,如果真的准备好了,孩子的表现会非常好,令人欣慰。
希望我们都能为自己和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