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月,奉命平叛的马援从最南端的交趾郡回到洛阳,平陵人孟冀出城迎接、慰劳。接风宴上,马援说:“南面虽然平定了,北面还有匈奴、乌桓在捣乱;我要请缨出战。好男儿就应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妾的怀里呢!”孟冀赞叹道:“好!忠臣烈士理应如此!”
[点评]
这里,马援又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马革裹尸。这句话出镜率相当高,历代诗人引用的很多,比如苏轼:“ 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 ”清代徐锡麟:“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读起来感受到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马援一生中参加无数战役,最后在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 马革裹尸 ”的誓言。
冬,十月二十日,刘秀行幸鲁国、东海郡、楚国和沛国。十二月,匈奴入侵天水、扶风、上党三郡。十二月二十八日,刘秀返回洛阳。
马援主动请缨,讨伐匈奴;刘秀批准,让马援在襄国(河北邢台)驻屯。刘秀诏令百官一起祭祀路神,为马援饯行。马援对黄门郎梁松、窦固说:“人既然可以取得富贵,也就可以重回贫贱;如果不想重回贫贱,就要身居高位而不忘初衷。请你们记住我的话!”梁松是梁统(更始朝酒泉太守)的儿子、刘秀长女舞阴长公主的夫婿,窦固是窦友(窦融弟)的儿子。
[点评]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马援以为自己和窦融、梁统都是老朋友,对他们的儿子梁松和窦固 教育一下,没什么不妥。 可事实上,他错了!马援没想到这些忠告以后会给他召来大祸。 梁松、窦固是他老朋友的儿子不假,但这二位爷,人家还有另外的身份——都是刘秀的乘龙快婿,窦固娶的是涅阳公主,梁松娶的是舞阴长公主。人家轮得着你马老爷子教育吗?两个人对马援的当众教诲,非常不满。后来,马援死于征途,然而身体尚未凉透就受到刘秀的清算 ,这悲惨遭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梁松摆了他一道。至于“梁松后来果然遭灾,窦固也差点不免”,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刘尚进兵与栋蚕部落叛军打了好几仗,连战连捷。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
春正月,刘尚追击栋蚕军到不韦县(云南保山),斩杀其头领;西南地区的夷族部落全部平定。
乌桓与匈奴、鲜卑联合起来一起侵扰内地,代郡以东地区受乌桓侵扰尤其严重。乌桓一些部落的居住地靠近汉朝边塞,他们早晨打马离开穹庐(俗称蒙古包),傍晚就抵达汉朝城郭。沿边五郡百姓,家家户户受其侵害;甚至到了官衙被毁、百姓流亡、四野萧条、荒无人烟的地步。
秋八月,刘秀派马援以及朝廷特使在一些地方监修城堡要塞,逐渐恢复郡、县体制;不惜在有些地方虚设太守、县令,以便把流亡的百姓召集回来。
居住在上谷郡边塞外白山(吉林白山市)的乌桓部落最为富庶与强悍,马援率领三千骑兵向他们发起进攻,无功而还。
鲜卑部落一万多骑兵进犯辽东,太守祭肜率领数千人迎战;祭肜亲自披挂上阵。鲜卑人被打得大败,一多半人掉进河里淹死了。祭肜追亡逐北直至塞外;慌乱中,鲜卑人弃甲曳兵,赤身裸体四散奔逃。此后,鲜卑人十分害怕祭肜,不敢再侵扰这一带了。
这年冬天,匈奴进犯上谷郡、中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