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互加计划信息化2.0素养提升班,收获颇丰。
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教育信息化2.0将带来以下转变:
1.教育资源观转变。
2.技术素养观转变。从技术应用能力转向信息素养能力,我们不仅要利用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合作。
3.教育技术观转变。教育技术不能仅停留在学习环境,而要嵌入学习系统中去。
4.发展动力观转变。过去,我们非常强调教育系统的应用,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5.教育治理水平转变。过去的教育治理是补救型的,先出现问题、后治理问题,没有强调教育治理现代化。
6.思维类型观转变。当今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工业时代,我们的思维类型急需从工具型思维转向人工智能思维。
首先,王子老师主讲的“极简小技术,创新大应用”—微信小程序专题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的课程,收获颇多。这些微信小程序易学,易用,方便,省时。它具有极简理念,极简制作,极简分享,极简便捷的特点。不但实用,有效,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也能减轻工作强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然后,聆听了唐晓勇校长主讲的《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感受颇深。在家里就能听到全国最好的老师给大家上课,把最好的资源分享给大家,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提升自己。我了解到:技术素养不是光用技术,而是要把技术、核心技术素养整合起来。今天我们来学习,是自己真的想来学习,我们学习到了技术素养观的改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的教育技术观转变了:教育技术不能停留在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要嵌入到学习系统中去。技术已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用CCtalk听课不仅仅是来学习的,要用这个技术改变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改变我们学习的方式方法。努力就有收获,坚持就会改变!!
接下来,PPT的制作和应用这一节课,经济适用。听了梁校长的课,才发现我之前所掌握的只是ppt课件制作功能的冰山一角。 现代教育教育多媒本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运用越来越多,多媒体以它更直观、更灵活、更易让学生理解的特点,使它成为许多教师教学方法的首选。而之前我只是对ppt课件的制作有一点认识,通过梁校长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鲜活的实例,让我对ppt课件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今后的课件制作方面,我会把所学的制作技能运用其中,制作出更加实用、高效的教学课件。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制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学习的目标、内容、使自己由传统化教师向现代化教师转变。
听了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这一课程,让我受益匪浅。通过王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笔记,极大地开阔了我们农村教师的视野。自然笔记体现了课程的整体性和真实性。未来的教育是可视化的,集观察、发展、阅读、艺术、思考于一体,是各学科的整合,不再是某一学科的单一教学。可持续的发展和学习,必将带动可持续性的教育。本次的打卡作业是:以自然元素为主题,设计一个完整的跨学科自然笔记课程。通过学习,我学会了绘制思维导图,这也是暑假里又一个硕大的收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认真听课,争取更大进步!
朱思思老师的《教学实践中的的思维导图》,觉得思维导图在我们教学和学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思维导图对于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学习能力和提高思维水平具有非凡的功效和价值;这种方法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通过PBL学生们主动的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值得挑战。
“只有接受挑战,不断追求,才能有充实的生命,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妙绝伦。”这段话耐人寻味,始终激励着我锲而不舍的挑战自己。
我们知道,教师是教育环节中的主导者,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因此,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具有驾驭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能力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为适应网络时代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但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的新形势,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是我们当前亟待考虑的问题,使之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生活很吝啬,每一天都是限量版。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后悔。生活亦没有回头路,我们要沿着这条单行线跌跌撞撞一路向前,要懂得思考,懂得珍惜!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