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两三个人随便聊就可以说很多话。可实际上,对于很多人来说,好好聊天实在太难。
刘阿姨的儿子要结婚了,她开心地忙前忙后。买喜被的时候,售货员问她儿媳妇家住哪里,她如实地说,是周边一个小镇上的。售货员嘴一撇:“怎么找个农村媳妇啊?怎么说呢?我将来肯定是不会让我儿子找个农村媳妇的。”
本来欢天喜地的刘阿姨,就像被人当头打了一棒,心里不是个滋味。
赵大爷最近心脏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做支架。赵大爷家庭并不富裕,多年来,妻子身体不好,已经把这个家掏空了,去年儿媳妇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全家现在只靠儿子一个人工作,生活非常拮据。因此,赵大爷决定用国产的支架就好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谁知,临床的病友却一直对着赵大爷的儿子说教:“钱重要还是你爸的命重要啊?他们辛辛苦苦把你养大,就算再没钱,也要给老人做最好的进口支架啊,你看看我闺女……”赵大爷的儿子不善言辞,被呛得脸红脖子粗,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能走的路、能看到的风景、能够经历的事都非常有限,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揣度别人的人生,本身就是无知的表现。而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套用别人,甚至抨击对方,更是一种不道德。
之前,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大火——《你没穷过,你不懂》,真是戳中了无数生活在底层以及曾经生活在底层的人。作为一个出身农村的孩子,我对此也有很深的感受。
老家的邻居,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去工厂食堂给人做杂活,一不小心滑到了,胳膊钻心的疼,因为舍不得门诊费,没去医院。这样拖了很久,胳膊越来越疼,终于去医院检查,说是骨折,骨头已经错位了,如果要重新接上,会很痛苦,最重要的是,要花更多的钱。于是,她又回去上班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再医治。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听临床的姑娘提起,她的大姨家在农村,全家年收入只有几千块钱,连卫生纸都不太舍得用。
对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人来说,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耳提面命:“父母生病了,你应该给他们用最好的药,儿女上学了,你要让他们到城里接受教育……”这些,听起来就像笑话一样。
而反之亦然。
涂磊曾经在《爱情保卫战》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但凡靠自己奋斗从底层走上来的人,都会特别讨厌坐享其成的人。”
的确,我之前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城市里有的孩子明明已经成年,却不劳动,靠啃老过日子;为什么有的女人结婚生子之后,明明有人帮看孩子,还是不愿意工作。我无数次在心里发问:“他们怎么闲得住啊?”其实,细想想:如果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备受溺爱的环境,所有养活自己的功能都被养废,也未必就不会和他们一样。
因此,人越是成熟,越会对别人的生活有所敬畏,也越是能管好自己的心和嘴。
而一个成熟的人什么样?遇到不理解的事情,也尝试去理解,实在理解不了,就闭嘴,很多时候,闭嘴也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