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致谢篇幅太短,还是用一篇文章来表达我对导师乔淑英的感谢,何其有幸,能遇到认真、严谨、负责的老师。
第一次跟乔老师的接触,是在疫情期间的线上课堂,那会儿素未谋面,听着声音就觉得这个老师好温柔啊。课程快结束,乔老师组织了一次鹿回头景区研学。那会儿橙子才六个月大,我拖家带口地去了,乔老师看到了还感慨说读个研真不容易。有幸跟老师一路同行,攀谈了几句,聊了聊工作和学习。
第二次跟乔老师的接触,是第二学期疫情放开后的线下课堂,当时只知道乔老师还是二级学院的院长,应该是最没有架子、最随和的领导了。更深入的接触是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乔老师组织了去槟榔谷研学,因为是专业选修课,不是全班参与,当时只有我一个班干部(生活委员)在,于是我就很光荣地担负起组织大家的责任,包括联系餐厅订餐、查人数、收钱等。
记得那天在去程和回程的路上我都在算账,因为有的同学报名了但没来,订多了的餐可以退,挨个儿又把大家的钱给退还。乔老师看到了,夸我,你这效率真不错,这么点时间账目就都理清楚了。那也是我们班第一次老师和同学们的小范围聚餐。
后来,大家陆陆续续都选好了导师,性子不急的我还没有着落,脑海里就想起了乔老师,也不知道乔老师还有没有名额,跟同桌交流了想法,她鼓励我快去,一定可以。课间的时候鼓起勇气找乔老师,老师笑了:可以,我还有名额,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我要求很严格,可能会让你修改很多遍。下来后,同学跟我说,我跟乔老师站一起就觉得很搭,我们是同一类人。
跟乔老师的进一步接触是在准备开题报告的时候,乔老师的“比上一次进步多了”“这次提升很快,做得很不错,感觉差不多了”“论文基础不错的,有什么问题及时联系我”,每一句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后来到了要提交论文内外审的时间,乔老师也会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给我加油鼓劲:“我觉得可以赶上,你论文基础还不错,内审完还有很多时间修改,能往前赶就往前最好,我等你改完。”
转眼就到了最后答辩,乔老师仍然是会不遗余力地鼓励和赞许:“宝丹,总体看,论文容量啊材料啊都还不错。答辩有的老师会比较严格,其实没事,也看每个人现场应对。你这个论文,比较中规中矩,没有很复杂的定量,选题比较新,其他我觉得材料也很充实。我觉得没问题的。”
答辩完后结果还没出,帮我打听:“答辩老师说你没问题的,你论文在组里还是不错的。”心里的石头瞬间落了地,焦虑地等待了一下午,熬了好几宿,晚上终于能安心睡个好觉了。
很荣幸成为了乔老师的最后一个学生,她7月就办退休了,我打趣道:“我算不算关门弟子?”乔老师随即又来夸我:“你悟性好,改的次数也不多,比较省心。虽然每次都交的晚,但是质量还可以。”当乔老师的孩子应该会很幸福吧,鼓励式教育,激发每个人内心的源动力,活干了,干好了,还忒幸福。
论文的成功过关,得益于老师的悉心指导建议以及每一句鼓励。也提醒着我,作为一名老师,每一句话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可能无心的一句话,会驻扎进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感恩您,我敬爱的乔老师,也提前祝您退休生活多喜乐、长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