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写日记总是晚睡,试着调整到早上来写✍。
昨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因为前天跟大娘视频的时候,她讲了一个事,是跟她同辈的人,总是去亲家吃饭,还去人家过年。大娘说这就太贴着人家了,我说这不挺好的嘛,两家处的跟一家似的。大娘说你去人家还得买这买那,还不如在自己家吃呢。
我就有点迷茫了,大娘这么知者不惑仁者不忧的人,说出这样的观点,让我思考良久。那个度到底在哪,如何才能既不讨好又不取悦的正常往来呢?
我结合家里的琐事,鼓起勇气问了两个人,一个就是大娘本人,一个是cc。大娘没有回复,想必是觉得我的问题幼稚,cc回复了,但感觉也没有解决我的困惑,一句不计较,说的简单,做着难。
我就是吃了这个不计较的亏,所以现在有点瞻前顾后。对谁都好,把谁都当一家人,自己不舍得花,也给每个人都舍得花钱,各种节日都有所表示,给钱不要直接放人家包里……
直想到下午,我才想明白一点,说到底还是分别心。比如孟子,小凤,这些朋友,相处起来就会很坦荡,直接,不太在乎对方给予的回应。也真的希望对方过的好,哪怕超过自己。
换做这些亲戚关系就不一样了,会有比较,有嫉妒,有表面上的客客气气和明里暗里的互相拉扯。总有人说我跟谁都合得来,怎么换做婆媳、妯娌关系就不行了呢。
这是在拿角色定义人,认知不改变,如果朋友成了婆婆、妯娌,也许结局还是一样。
也有点后悔去问别人,像个大傻子,也容易加深误解,很难有人用整体论来了解事情本身,也没有人有那个时间精力,大家都愿意接收好的,正能量的。再者,问的时候就不该有所期待,期望别人说出自己心里的答案,太难了。
果然想都是问题,做都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