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有这样一个想法会蹦出脑子:我病了。不是身体出问题了,而是心里。
想不起来有多久没有出去走走了,每天工作家里,和任何人都不想说话,甚至发信息打电话,当然我不主动,似乎也没有人主动给我信息过,除了女儿的信息和父亲的电话,懒于和人沟通。
“不合群”对于此状态,我能想到的除了自己病了,就是这三个字。是啊,“不合群”越老越不合群,越老越多别人的生活没兴趣,当然别人是早对我没兴趣了,而我其实是遭受了无数的欺骗后才没兴趣的。是啊,别人为什么要对我有兴趣,没钱没权,又没特长,除了真爱之人,这个时代谁还会对这样的人有兴趣呢?
最近工作不顺遂,睡眠不好,而清晨又很少清醒,心里乱糟糟的,天昏地暗的落寞。
每天迷迷糊糊的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脑子里就开始执着的怀念小时候在鸟鸣声里醒来的时光。
人至中年,越来越来向往田园生活。篱笆小院,依山傍水,蓝天白云,微风,一日三餐四季,鸟鸣喳喳,蝉声切切,春华秋实,夏荷冬雪。
但忙碌的工作,让人苦于无法迈向静谧的田园生活,只能在回想中偶尔感受一下这份气息,回想儿时的岁月。
人啊,真是种奇怪的生物。小时候为了进城,拼命努力学习,跳出农门。而今却常常怀念农村。
记得儿时在乡下,每天被鸟鸣叫醒,那圆溜溜、脆生生的声音,轻敲耳鼓,让人愉悦。
我家院子有一颗老梨树,门外有几棵大柳树,大榆树,一年四季总能听见鸟儿在上面鸣叫。
有时是一只,独自发出悠扬的声音,像在炫耀自己的嗓子;有时是两三只,各占一枝头发出动人的叫声,像是在进行音乐大赛;有时是一群,叽叽喳喳,像是谁也不服谁的样子。
在鸟鸣声中醒来的时候,感觉世界是清明的,人也是清明的,现在才明白那也许才是人与自然的最和谐状态。
在鸟鸣中醒来,顺应自然,人与鸟一起迎接新一天的太阳,拥抱活力满满的一天。
可有很多年了,感觉没被鸟儿唤醒了。城市高楼林立,根本不是鸟儿的家园。
想想生活的幸福其实很简单,一次鸟鸣中醒来,就可以让生活充满诗意,不必一定要完成的目标;在鸟鸣声中醒来,无需忧叹梦想和未来;把生活当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走就出发,累了就歇歇。
常常会想:人生前半生的困惑,到了后半生都成了彻悟。
后半生真的该顺其自然了,即使做不到完全放松,至少也应该给自己一些被鸟鸣声叫醒的日子。
活在自然中,自然就不会被世间的纷扰所牵绊。在那里有阳光灿烂,鸟语花香。让清晨——活成清的晨,清空心情的晨,而不是在一堆莫名其妙的信息中醒来;让黄昏在落日的美妙中幸福老去。
无数次醒来,刻意的放下手机,打开朝北的窗子,看到沉睡了一夜的太阳,带着晕红的脸,悠然地从山边薄雾里升腾。窗外的一抹浅绿,在微风轻拂下,夹杂着晨露的荧光,飘逸出淡淡的青草味。
而自己坐在书桌前,看书写字,肆意地放飞思绪。这样的时光无疑是美妙的,也是渴盼的,我很珍惜这种偷来的美好时光。
清晨,就应该是清澈平静,如孩童般纯真的,没有私,没有欲,没有喧嚣和浮躁,只有初升太阳无私的绚烂。
清晨的世界也应该是凝固的,只有轻柔的音乐,淡淡的春草香,没有燥人的繁琐,更没有血腥的明争暗斗。
窗前的鸟儿在枝丫上,拍打着轻盈的翅膀,抖落一夜的尘土,吟着歌儿,不时地张望着早起的行人。晨起的人们,带着慵懒的心情,仍还沉浸在昨晚梦的世界。
向往那些不必忙碌着赶去上班,不用担心小人的陷害,也不用刻意的去讨好谁,只享受一个人的宁静,那样的时刻定是美妙的。
人生不只有路和匆忙,还要有驿站歇脚,要有港湾避风,更要有美的心、闲的情……
而现实的日子却是,日子常常是天阴沉得快要掉下来的样子,而我只和我的影子独自行走在这昏天黑日的天底下。
这样的时分常常会想起杨绛说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是啊,自己的世界关别人啥事。
当你没有办法读懂别人的时候,不要紧,你可以用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来读懂自己。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一个不讨厌的人,然后,用所有的努力去珍惜与别人相守的缘分。
毕竟是秋深了,燥热已经退去,阴天,下雨,似乎是秋天从不例外的标牌,有许多的故事在继续,草与木有青翠的,有枯黄的,或许,一株草,一棵树,都是独欢,也都是随自然喜欢的模样生长。
秋的格局很大,容忍着凉近似冷的气息蔓延,一场秋雨一场凉,不是梦,是现实,是存在。
其实,人生没有梦想,有的只是现实,而我只是留恋一些小时光,看老去的、飞逝的时光,有些感慨罢了。经意不经意,而一切变化都是悄悄的,包括落叶,残花;包括流水、白云;包括生长、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