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我的内心焦虑不断,日常的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心思无法专注,根本就没有办法看书和思考,所有的思绪都被外界的信息占据。
一直以来,静下心来看书,是我这十几年里最大的特性。它是一种专注的力量,是一股从书本中获取智慧的强大力量。它的消失,让我惶恐不已,原本5月底,学习小组必须完成《丝绸之路》的书摘内容,也始终停留在波斯文明这一段;连我的孩子都开始好奇,为何每周文章更新也停滞了。
我开始使出一贯的招数,“切换频道”翻看其他题材的书,但无果。我愈发焦灼,便开始尝试内省,关闭朋友圈,切断所有不必要的短信联系,意图让心安静下来。配合具体行动演示,开始收拾书桌和散落在书房各处的书籍以及凌乱的各种笔记。我将书籍和笔记重新归类摆放,书桌变得简洁整齐,用抹布仔细抹去各处角落遗留的灰尘。大半天后,望着清爽干净的书房,我的内心顿时豁然开朗。
“收拾”是为了用视野中的清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么,同时也可以清理自己的大脑。经常收拾书桌,慢慢就会有一个形象的类比,觉得自己的大脑也像一个书桌一样,善于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大脑是一个屏幕,那里面也堆放着很多东西,一上来,将在自己心头此时此刻浮光掠影活动,和各种无关的情绪、思绪和信息收掉,在大脑中就留下自己现在要进行的科目,就像收拾自己的桌子一样。
恰逢学习小组引路人空降上海,几句简单犀利的总结,瞬间帮我指出症结所在。和拥有优秀思想的人相比,我们不仅仅是维度的距离,而且更是高度上的差距。
接下来的几天里,房间里始终播放一些轻柔的古典音乐,如同流水一样散漫,将我大脑中残余纷乱的心绪全都冲洗干净。翻看些唐诗宋词,跟随那些诗词中的意境随意游走。看似无用方为大用, 这些平时看似虚无的东西,却能给人带来净空美好的情绪,让自己的心彻底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