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余映潮 评点:徐梅柯

时间:2014年4月4日

地点: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一、直入课题

师:(上课铃声响起,余映潮老师用他那惯有的温暖的微笑环视若大家,声音清晰而响亮地说)好,同学们,咱们开始上课吧。上课,同学们好!

生1:起立。

生:(齐)老师好!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是一节积累课,下面开始我们的学习。

【评点】看多了各类讲故事、设置悬念、故弄玄虚的手法,这种“简简单单”的开讲却带来一种别样的轻松与愉悦。开讲即点明这节课的要旨“积累课”表现出教师对本节课课型设计的匠心所在。

二、常识积累

师:这一环节就是知晓赏识,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

师:把“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批注在书上注解一的旁边。(学生纷纷拿出笔快速地批注着)

师:继续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陶渊明29岁入仕,由于济世的抱负无法施展,于41岁辞官,从此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

师:“躬耕隐居”,亲自种田隐居起来,陶渊明正是因为“躬耕隐居”才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这是一个清高的人,一个有骨气的人。大家把陶渊明的一个典故读一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成语、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在官80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该穿官服、束腰带去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

师:“五斗米”就是他的俸禄,薪水;“督邮”,一个上级的小官。陶渊明不愿“弯腰”,所以当天就辞职不干了,归隐到了民间。这个故事在文学史上都有记载,大家把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写在课题的旁边。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在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他也被称为“隐逸诗人”“田园诗人”,可以说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归园田居》,一起来读一下。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带月荷锄,夕露沾衣”,这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田园生活,注意一个字的读音,人教版“道狭草木长”的“长”注音为“zhǎng”,苏教版注音为“cháng”。我认为应该读“cháng”。为什么?“夕露沾我衣”是因为“道狭草木长”,难道这个时候看得出草木在生长吗?好,再来一遍,“《归园田居》”,读。

(学生再次齐读)

师:请接着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陶渊明较晚时期写的千古名文《桃花源记》,用清新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

师:“土地平旷”,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师:桃花源哪,中国文人几千年的美梦。我们再来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陶渊明博学多才,好饮酒而长于诗文。《五柳先生传》真实地表现了他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师:这几个关键词要记下来,“清高洒脱”而又“怡然自得”,他是一个“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传》你们在八年级下学期就要学到。文中的描写表现出多么鲜明的性格啊。请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师:非常穷啊,穷到到人家那里喝酒都一定要把人家的酒喝光。就这样一个穷人,却志向高远。“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饮酒》”,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组诗、五言古诗、咏怀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酒真情。

师:又要记笔记了吧。《饮酒》是组诗,一共是20首,都是陶渊明归隐之后所作,酒后即兴之作,体裁多种多样,《饮酒(其五)》是非常有名的田园诗,五言古诗,咏怀诗;直抒胸脆,挥洒真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饮酒(其五)》,我们读一读。(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评点】这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是多么丰富啊。从作者简介到逸闻趣事,从广为流传的诗文作品到清高洒脱的性格分析,一个活生生的个性鲜明、不畏权势、不意虚迷的陶渊明就这样在教师层层解折之中做然挺立于我们面前,这样的铺垫手法,这样处理教材,这样大刀阔斧,非有精深的功底才能经取,否则就会失之偏颇。教师将焦点聚集在人物及作品上,循循善污、因势利导,学生探幽寻胜、柳暗花明,最后以“性嗜酒”的历史记载引出新课《饮酒(其五》.可谓水到渠成、美妙无比!

三、读背积累

师:好的,我们开始第二个学习环节——“读背积累”。开始训练大家的朗读。大家看有没有节奏啊,有的,二、三节奏。好,读起来吧。

(屏幕显示,学生朗读) 二读.读出鲜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师:好听多了吧,再读要注意语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速不能快,要有倘徉其中的感觉,表现美妙的意境,一起来,读。(学生齐读)

师:更好听了,还要读出悠长的味道。特别是陶渊明很自得地问自己“问君何能尔”——“问你啊,你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啊?”这其实是一种自信的感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要有一种陶醉的感觉。“结庐在人境”,读。

(学生齐读)

师:好,越读越好了。休息一下,过会儿再练我们的朗读。来熟悉下字词,我们先来读。

(屏幕显示,学生朗读)

结庐:构筑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居住的地方。

君:指作者自己。

尔:如此,这样。

心远:心境清静高远。

偏:幽深静谥。

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趣。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明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师:有几处字词是要做旁批的:“心远”,心境清静高远。“地自偏”的“偏”是“偏远”的意思,在这里有“幽深静谧”的含义。因为心境清静高远,所以住在闹市也觉得幽深静谧。这两个词很关键,“悠然”,要懂得它的含义,自得的样子。“相与”就是相伴。这一首诗的字词应该是比较好懂的我们要把关键词弄懂。好,再来读一遍。(学生齐读字词及解释)

师:好的,我们再回到朗读训练上来,继续练习朗读。这一次,我们要把关键的停顿练习一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地自偏”这三个字要顿开,表示强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已忘言”

要顿开,为什么要顿开“已忘言”表现出一种意境,一种意味,让我们去揣摩,因此,这三个字要读得余味悠长。好,“结庐在人境”,读。

(学生齐读本诗)

师:啊,多好听呀。最后一遍,读出这10个句子的层次。三个层次,层次之间要略有停顿,我们能不能揣摩分析分析一下它的层次呢?

生1:我觉得前面的四句应该是第一个层次,自己在人境中的生活和感受。

师:嗯,表现出自我感慨的味道。

生1:中间四句讲的是当时自己身边的一些自然环境,而最后抒发的是自己的情感。

师:第二层写陶醉其中的农耕生活,“采菊东篱下”。人们说,文学史上的陶渊明永远与“菊”相关联,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文章来印证文学史上的菊和陶渊明的渊源。学过了吧?“晋陶渊明……”(学生接:“独爱菊。”)最后一层,陶醉在美好的田园,遥看远方的南山,心中有非常多的感触,但又不说出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要稍作停顿,然后意味深长地读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好,一起来读,“《饮酒(其五)》”,读。

(学生齐读)

师:嗯,多好的朗读。好的,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诗句,我们全班同学来读译文。朗读诗句的同学要像我们刚才训练的那样一句一句地读好。哪一位同学来读诗呢?(一学生举手)好,谢谢你。

(屏幕显示译文)

一生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众生接: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一生读: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众生接:要问我如何能这样,心灵远离尘俗,自然觉得偏远幽静。

一生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众生接:在东篱下采撷着菊花,心情悠闲,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一生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众生接:山间景色在傍晚特别美好,鸟儿结伴回归远山的怀抱。

一生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众生接:此情此景中蕴含着人生的真义,想要说明白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师:(微笑)嗯,谢谢大家,配合很默契。意思也很好懂了,那么我们就来背诵吧,各自背诵一下,背起来。

(学生各自大声读背)

师:(约2分钟后)好的,一起来试,背诵式的朗读,语速、节奏、停顿深情。背。

(学生齐背)

师:你们朗读的拖音非常好听,“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听出来了,大家都很投入。

【评点】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学生整体参与的“五步诵读训练法”—读出节奏-- 读出语速--读出味道--读出意境--读出层次,多角度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渐入式的诵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了一读时的青涩直白,二读时的徜徉美妙,三读时的自信陶醉,四读时的余味悠长,五读时的层次韵律,使学生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每一次的诵读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每一次的诵读都离作者的内心更近二步。而三读之后,教师适时地穿插“字词释义”,既突显了关键字词在文中的重要性,又使整个诵读显得波澜起伏。诵读训练之后,还有“翻译”和“背诵”的任务。“翻译”采用的是直接出示译文,一生读原诗,众生读译文的方式,很好地节约了时间:“背诵”则采用“自由读背”和“集体朗诵式背诵”的手法,全面激发学生的读背热情,很好地完成了预定目标。

四、赏析积累

师:好,继续我们的学习。这一环节的任务是赏析积累,有这样几个关键的地方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

(屏幕显示)

问题一:这首诗的主旨表现在哪两个字上?

问题二:“车马喧”这三个字妙在哪里?

问题三:从炼字角度欣赏“悠然”一词。

问题四:“此中有真意,欲料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教师略作讲述)

(学生针对问题开始思考,动笔书写,教室内寂静一片)

师:(约4分钟后)好吧,我们可不可以交流一下?就这四个问题任选一个来说一说。好,请你来诠释。

生1:我选择第二个问题。我认为,“车马喧”表面上表达了车马交通工具喧嚣的声音,但也象征着一种世俗。作者不是随波逐流的人,他有一种对世俗厌烦的心情,就像《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种对世俗的厌倦之情。

师:很好的语感。“车马喧”有它文面上、表面上的意思,也有它内在的深沉的含义,表面上就是说喧闹、热闹的生活,熙熙攘攘的人群,你来我往的环境,但实质上指什么呢?这位同学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车马喧”指的就是社会的争斗啊、尔虞我诈啊等,所以这三个字用得非常好。

生2:我选第四个问题。对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刚才我们通过积累知道,“真意”是人生的真谛。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是陶渊明陶醉在大自然中,而其中的人生真谛呢,就是他脱离了闹市,在自然中感到无比欣悦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师:嗯,说得好。“此中”就是此时此刻,就是指采菊的时候,悠然见南山的时候,在“山气口夕佳”中看到“飞鸟相与还”的时候。于是,这里的“真意”可能应该是:大自然如此地美好啊,我的归隐生活是多么让人欣慰啊。但是作者不说出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既然自己心里很有感受了,何必再把它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呢?这样一种收束诗歌的方式,实在是让我们觉得非常有韵味。

生3:我选择第三个问题。关于“悠然”这个词,在这一首诗中,陶渊明没有过多地描写景色是多么多么地好,但是我们仅凭“悠然”这个词就能感受到当时田园生活的那种怡然自得。他在自己家旁边采菊花的时候,轻轻地一抬头就望见了南山,这种闲适自得的生活令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很羡慕。

师:“悠然”,就是自得,很闲适地享受生活。其实,“悠然”一词不仅仅在直接地写和南山有内心的交流,“而无车马喧”难道不是“悠然”吗?也是“悠然”的,采菊的时候“悠然”,“山气日夕佳”的时候羡慕地看着山鸟归巢,也是一种悠然,悠然恬静地享受他的生活呀。“悠然”和“自得”是常常连在一起用的,悠然就是自得。“悠然”一词在你们的学习经历中出现过两次,除了这一次,还有一次是表现“刷子李”那高超的技艺。刷子李在刷墙的时候,他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他的技艺高超,同样他也在享受心灵的美好。

生4:我觉得这一首诗的主旨可能在最后一句“欲辨已忘言”上。我是这样想的,他“忘言”呢,就是没有把大自然的真意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同时又有一种不与尘世相争,不与世间的人事接触的想法。如果“言”,就会讲很多很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就会落入一种喧嚣的氛围中,有时候不说话反而能体会到大自然的一种美好。

师:哦,“欲辨已忘言”哪,远离尘世可能是陶渊明的内心所想,什么都不说,我远离喧嚣的地方,但是“欲辨已忘言”。他没有“言”说啊,他没有说出他的真实感受啊,主旨应该是比较鲜明地表达出来的。谢谢你。

生5:我在想一个问题,这首诗里有很多词都可以表达陶渊明的情感,比如“悠然”啊,“忘言”啊,“真意”啊,但我觉得题目是“饮酒”,那是不是“饮酒”表现了他的一种状态——对田园生活的陶醉呢?

师:嗯,很好。但是,他的组诗都是以“仗酒”来命名的呀。

生5:(不好意思地)哦。

师:所以,主旨就不能是饮酒。(教师笑了,大家也笑了)

生6:我找的是“心远地自偏”中的“自偏”。“偏”字指的是“幽深静谧”“自”是自己,自己在尘世中向往幽深静谧不受干扰(教师接:“很自然就幽深静谧了。”),抒发出了自己内心幽深静谧的情感。

师:你再来说。

生7:我反倒认为是“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我觉得刚刚解释的已经很清楚了,“心远”就是指陶渊明心境的一种清净与高远,他为什么会做到如此的悠然?为什么生活得那么快乐,那么的……还有,第一句也可以说明,明明是生活在尘世中,而陶渊明却说“而无车马喧”。我们都知道,人多的地方肯定有车马声,而他都感觉没有了,就从侧面说明了是因为他的心静才让他听不到车马的喧器,满心都在感受大自然,沉浸在自然中。

师:(赞赏地)嗯,多好的分析呀,“心远”一词笼罩全诗。

(屏幕显示)

“心远”点示全诗的主旨,“心远地自偏”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车马喧”是实在的景象,也象征为权、利争斗不休的世俗社会。“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的自得与恬淡。

“真意”的含义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师:(讲析)“心远”点示全诗的主旨,“心远地自偏”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当我们的心安宁的时候,我们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远地自偏”点示了多么美妙的哲理啊,有了心境高远的心,就有了自己怡然自得的情感世界。“车马喧”是实在的景象,也象征为权、利争斗不休的世俗社会。“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的自得与恬淡。“真意”的含义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有专家分析,“真意”就是陶渊明终身追求的八个字:“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真意”就在自然之趣,崇尚自然,同时安贫乐道,人生的真谛对于他来说就是“安贫乐道”,于是他就归隐了。

【评点】这一环节,教师设置了四个问题,分别从领悟主旨、品味妙处,赏析字词、理解内涵入手。整个过程设计巧妙,内容丰富,角度多元,精彩绝伦。比如,学生对问题二、三、四的分析,由于导入时教师对陶渊明做了大量的知识性铺垫,所以,针对这几个问题,学生回答得头头是道,颇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态势。而教师穿插其中的点评及引申,更是优美而富有诗意,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母语的盎然诗意、精致优雅,更能使学生体悟到母语深邃的哲思。

教学的最高层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启智。唯有启智,方有独思;唯有独思,才会有异彩纷呈的课堂氛围。余老师冷静地站在平等的位置与学生商讨,含蓄地点拨,尽量激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拓展。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手法,使整个课堂充盈着智慧的光芒。

五、结课

师:好,我们从整体上来理解一下《饮酒(其五)》的表达艺术。(屏幕显示)

饮酒(其五)

浅显的语言

生动的手法

高远的意境

美好的哲理

师:(边出示屏幕显示边诠释)《饮酒(其五)》这首诗语言浅显,但不乏精美的描写,它表现出高远的意境,为我们揭示了美好的哲理。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生:谢谢老师。(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评点】结束语干脆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之感。由四组短语构成的写作特色精练而准确,显示出教师高超的总结和概搭能力,同时更是把内在体验结化为表现和审美的过程,令人回味。

总评:

这是一节美不胜收的积累课,美出了一种气质和神韵,点化了众人那颗尘封已久的、对自然的渴望之心。它的美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美地积累,沉淀着知识的厚度。“常识积累”,这是课堂上的第一个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叠加”的手法,将作者简介、成语典故、诗人作品、人物趣事等巧妙地整合并升华,以厚实的材料铺垫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导着学生不停地做笔记,不断地感受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看似平实的手法,却反映出教师超常的艺术敏感和高卓的糅合能力,令人叹服。在一则又一则的“资料”面前,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既和盘托出又含蓄深沉,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所以,才有了后面学生回答“心远”问题时美妙的话语:“他为什么会做到如此的悠然?为什么生活的那么快乐……肯定是因为他的心静才让他听不到车马的喧嚣,满心都在感受大自然,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中。”

文得元气而厚,欲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厚重的文化感,必须唤醒学生的“精神积累”。

(2)美美地读背,散发着田园的气息。“读背积累”,这是课堂上的第二个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节奏、语速、味道、意境、层次五个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体会由语言组合的声音形态的变化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技巧点泼”“情境演示”告诉学生声调的轻重缓急,语流的疾徐腾挪,以及它们之间交互更替对文章情感的影响。通过诵读,教师把文中看不见的情气。情味、情理转化成了可感、可触的声音形态。这种声音形态不是简单的音节读音,而是一个个充满生命气息的、能表达文本言语的整合体。学生在这样高质量的诵读训练下,一遍遍地尝试,一遍遍地感悟,一遍遍地提升。

单从“美读”的层面认识课文显然还不够,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堂背诵。在一片激昂的自读“喧器”声后,学生流畅而完美地完成了任务。背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巩固,同时也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为下一环节的“赏析”蓄势。

(3)美美地赏析,品悟着情感的内涵。“赏析积累”,这是课堂上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最为激烈、最为精彩的章节。首先,教师单刀直入,分别从主旨、品味、赏析、理解四个角度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接着,学生之间便开启了享受自我展示带来的趣味之旅。那种人人争先,人人参与的激情,那流畅而充满自信的语言,那独到而新颖的诠释角度,还有教师那幽默诙谐的点评,那信手拈来的佳句,那机智敏捷的思维,无不让人赞叹不已。

当语文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旁征博引,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有趣,不再是捉襟见肘而是游刃有余,不再是缩手缩脚而是神采飞扬时,有谁会不欣赏、不折服呢?

掌声响起处,是满树的平平仄仄之花次第开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4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921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850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945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6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88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3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94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09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3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98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78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0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56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722评论 2 36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8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