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习作业回答及我为什么要选择参加此课程
预习作业:
没有核心习惯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什么
没有核心习惯可能影响哪些领域
如何从一个习惯入手,解决多个问题
使用什么工具可以快速养成这个习惯
在习惯养成训练营中,永澄老师提到了元习惯的概念即我们所培养的每个习惯的背后深层的习惯意义,是具体行为的抽象。元习惯需要通过实施表层习惯去执行和落地。这里提到一本叫做《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书,里面所讲的习惯都是元习惯,诸如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优先、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在了解到这些概念后,我做了如下思考,对于一个习惯养成的新人来说到底哪一个元习惯是应该最先培养的核心习惯且能带动其他习惯的培养的呢?
结合永澄老师的讲解和自己之前的实践,通过思考我认为积极主动是核心习惯也应该是最先培养的习惯,因为培养任何习惯意愿和行动都是首要的,如果有了充分的想改变自己的意愿以及足够主动的执行力,那么培养一个习惯并不困难,而不论培养什么样的习惯都需要唤起这样的动机从而产生积极的行为。当时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我的想法是对的,直到在一次习惯养成训练营中助教空空提到了分身术,又提到了积极主动的元习惯是应该最先培养的元习惯才验证了我的思考是正确的。这也成为我一定要参加分身术训练营的重要原因,希望可以通过专业的导师带领自己培养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元习惯。积极主动属于元习惯,因此希望培养几个表层习惯以几个工具为依托去达成。
二、《成为高效能人士,你就差这个习惯》课程对我的三大触动
回答以下作业:
这次分享会对您触动最大的三个点是什么;
您觉得自己以前哪些认知被更新了;
您如何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呢?
触动一:你需要主动分身
没有参加课程之前只想通了自己应该先培养积极主动的元习惯,但一直不太清楚分身术是个什么概念,以为是可以同时去做好多事情。通过永澄老师的形象举例明白,所谓分身就是元认知即自我意识,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的行为。
例子也很简单:狗和人都在吃饭。
共同点是,狗知道自己在吃饭。人知道自己在吃饭。这没什么区别。
不同点是,人知道自己知道自己在吃饭。即人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这就是分身的概念。
在《象与骑象人》一书里面提到大象是我们的原始本能即小我,骑象人是理性的我,自我意识应该就是人通过骑象人了解和控制大象的行为,如果没有控制这一层,我们将和其他动物一样,接收到信息就会直接的本能的反馈出一个结果来。比如有人骂你是猪,你会直接反应回应他他才是猪,根本不会去想为什么他这样骂你,是不是因为你太胖了或者是太懒了?
主动分身就是需要自己具有这样的思考能力总的来说需要做到三点:
1、不因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这一点是我在没有经过训练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拿昨天发生的快递员误把本该送达的包裹又拿走且不承认的事情来说,之前的我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气疯了而且心里会觉得非常不安觉得自己受到了损失。但这次并没有这样,而是联络对方问清楚为什么没有送达,在对方否认包裹还在他的手上的时候,也并没有主观上认为对方就是偷走了自己包裹,而是询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查到包裹去向。最终通过调用监控录像的方式了解到包裹确实在快递员手中,因为柜子放不下我的包裹他就带走了,并且他忘记他带走了。整个过程只是理性的处理,没有因为他犯了忘记给我留下包裹的错误而惩罚我自己。
2、不用强硬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软弱
强硬说到底是一种伪装,背后都藏着一个真实的自己尚且办不到的需求。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去积极处理事情尽量想办法接近自己的需求目标,而不是用强硬的说词,一些不重要的理由袒护和隐藏自己没有能力达成的软弱。还是以丢包裹事件为例,自己并没有强硬的骂快递员为什么没有处理好我的包裹,而是通过正确的路径尽快找到的包裹,避免损失。
3、不因一件失败的事情否定自己的人生
玻璃心的人大概都是如此,遇到某一个情况不如自己的心意就觉得自己受了极大的伤害,根本活不下去了。几年前的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因为自己性格内向,于是在一次演讲中浑身发抖讲的乱七八糟就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差劲到不行了,觉得为什么这样的自己会存在于这个世界。从演讲台上下来,我居然就这样和谁都不肯再讲一句话,并且抵触了演讲好长时间,后来才慢慢缓过劲儿来,知道这不过是自己的一个弱项,需要更多的刻意训练罢了。
触动二:人人具有选择权
每个人都可以主动使用自我意识,在任何刺激和回应之间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成为自己最期待的那个样子。
这句话并不是鸡汤,但它足够鼓舞人心。课程对我的第二大触动是忽然发现刺激和回应之间其实是有空间的,而这个空间就是用来让我们做选择的。有一个人讲到这样一个理念,你要分清楚你和你的观点这两个概念,别人说你的观点有问题的时候,你正确的反应应该是他认为我的观点到底哪儿出了问题,而不是将自己和自己的观点绑定,认为他说自己的观点有问题就是骂自己有问题于是就发脾气。这里提到的正确的做法就是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使用了选择权,选择不把自己和自己的观点绑定,选择去听听别人的看法。这里会出现一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自己的选择了倾听,就有了对自己的观点改进的机会,而直接的回应就像一堵墙阻隔了外界与自己。
也由此可以得出一点,你现在的生活和经历多半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刺激触发本能反应,是一种选择;刺激引起思考,思考再触发反应也是一种选择。高效人士都很好的利用了这个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空间进行了合理的选择,他们能够有三种或者更多的选择方案去处理问题,这种一定程度上的最优选择促使自己的生活不会陷入糟糕的境地。
触动三:遇到事情看本质
人们谈到培养习惯,一般都会想起早睡早起、每天写作、每天健身等表层习惯,很少有人看到他们的背后的元习惯,也不清楚自己达成这些表层习惯最终是想要什么,所以特别难以达成。自己也曾经存在这样的问题,也尝试过坚持21天并且每天打卡就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这种方式,结果确实是一天没有打卡就沮丧不已,早就忘记自己最开始是为了培养好习惯而坚持,而不是为了打卡去坚持,更不是为了得到小礼物去坚持。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是我们很容易走偏且不容易走快的根本原因。永澄老师的甜面包热汤模型就是一个帮助我们看清自己行为本质的工具,通过甜面包热汤模型我逐步明白了自己的动机是什么触发动机的触发器及触发器因为什么会变的敏锐,怎么利用奖励和动机促进自己的行为等等。
三、工具使用——自我觉察表
以自己今天没有锻炼身体但又急需锻炼身体为例:
自我觉察:念头——觉得学习课程更重要,锻炼身体很累
具体事项:本来应该晚上锻炼身体,但做了其他事情,时间安排也不合理
外界刺激:学习课程、收拾明天上班的东西等事情
无选择状态下的回应:不锻炼一天没什么大不了。
解决方案:1、把锻炼时间排到课程学习之前早作安排。2、把晚锻炼改成早锻炼。
IF……THEN:如果我不锻炼我将不能获得一个好的身体更高效的完成学习和培养习惯,因此需要改变锻炼的时间点,提前或者放在别的时间段
我承诺:从明天开始把锻炼放在早晨和学习课程之前。
实践结果:希望每天可以达到40分钟的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