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1小时看完了古典老师写的《跃迁》,记了488条笔记。
这本书在刚上市的2017年就火得一塌糊涂,周围的人,个个都在疯狂推荐,有点类似于最近人人都在推荐《纳瓦尔宝典》的盛况。
那时候,人人都在推荐,但我始终提不起兴趣来看,一搁置就过了五年。
最近有朋友看《跃迁》来跟我聊天,让我突然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价值,我想,是时候看看这本书了。
01
好书就一定要当下看吗?
有的书,人人都说好,但如果自己不感兴趣,也不必跟风读。
好书很多,我们要有不怕错过的心态。
人生的每个阶段,想看的书会不一样,就算是同一本书,我们的关注点也会不同,所以没必要强求,根据自己的需要读书就好。
五年后再看这本《跃迁》,我依然不遗憾五年前没及时看。
要相信,真正的好书,总有一天会被看到的,在合适的时间。
在我们能真正欣赏它价值的时候。
《纳瓦尔宝典》,最近大家都说好,我也相信它很好,但我一直没看,或许有一天时机到了,我自然就看了。
不强求,除非工具书,否则读书还是随缘一点的好。
02
听话完成任务 VS 要求世界以符合我的方式教学
古典老师在序言中说,他写《跃迁》,是希望从社会的角度解释个人的成就和成功。
时代高手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上升,是恰当运用规律,放大努力的结果。
古典老师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他在当GRE老师时,曾教过收费很高的一对一英语私教班,学生家长分为两种:一种是真的很有钱,不在乎钱的家长;有一些则是收入中等,希望孩子有出息,一咬牙花大价钱的家长。
每次,他都会跟接孩子的家长聊聊孩子的学习进度。
古典:“你们家孩子词汇量还不够,要把这6000词汇尽快背完,然后阅读分才会好。”
中产阶层家庭的家长:“听到没有!要听古典老师的话!回去好好背,好不好?”孩子温顺地点头。
真正聪明的家长:“古典老师,我们家孩子就是不爱背单词,但是他喜欢阅读。我们进度不需要那么赶,你能不能陪他多读点儿有趣的英文书?”
古典老师说,后面这种回答震撼了他。
家长在答,孩子在学——两种不同的回答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前者是“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后者是“我可以要求世界以符合我的方式教学。”
我相信前一种孩子会成为最优秀的员工,但后一种孩子,未来则可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创造一些世上完全没有想到的东西——即使你有足够多的钱,但依然买不回来对世界的真正认知。
后一种回答也震撼了我,原来还可以这样回答!
如果是我身处那个场景,下意识也会按照第一种家长的方式回答老师,我的家长是这么做的,我大概率也会这么做。
做一个好学生,本质就是“听话,顺从,乖”,但谁会只想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呢?
世界属于真正创造它的人,但不属于“乖乖听话”的人。
“我可以要求世界以符合我的方式教学”,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思考方式啊!
“聪明的勤奋,合理的利用趋势,是这个时代科学的改变命运的技术。”
03
跃迁时刻
1、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成长。
自我跃迁的三个阶段:认知跃迁、能力跃迁和能级跃迁。
外包大脑:把不重要的技能外包,聚焦核心技能的跃迁。
2、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只做头部,不得贪胜。
处处有机会,就等于处处没机会;竞争越是开放,个人越需要打磨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找到那些“更少但更好”的事。
头部效应三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思考差异化优势;从最近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
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
持续迭代,系统性进步;不求妙手,不得贪胜。
3、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用提问学习,用联机思考,用输出整合。
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4、破局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关注关系,理解回路,跳出层级。
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统内。“单维思考者”永远看不懂整体的“系统思维”,看懂系统,才能破局。
系统:是高手看世界的方式,系统由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三部分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
回路:从时间维度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
层级:从空间维度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上层决定下层,下层无解,跃迁一层有答案。
5、跃迁者的心法:开放而专注,迟钝而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
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你可以了解所有跃迁的技术,但推动跃迁的关键动力,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进入系统。
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智慧而超然。
面对他人,简单、善良、可激怒。
面对不确定,善良些。
04
我受到的3个启发
1、认知方式的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在古典老师高中时,化学老师出了一道小测验——一个空了很多格的元素周期表,要他们填空。
他的大部分同学都填了一些,不记得的也蒙了几个。
因为他自己记得不多,索性就全部空着,还写上:全部元素在化学课本最后一页可以找到。
在当时看来,古典老师的做法必然不值得提倡,但跳出考试来看,知道知识在哪儿,远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这是信息时代必备的技能。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就是我们随时提取资料的工具库,我们明明可以把这个工具用好,从而腾出大脑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学习的目标是调用信息、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存储——整合——提取 ——运用”的四步法。
如果我们现在还把注意力花在如何记住100本书的内容上,就是在本末倒置。
信息记得再多,如果不能实现及时的调用信息,从而解决问题,那这样的记忆就是白白占用了大脑的内存。
我们应该把记忆信息的工作交给电脑,我们真正需要掌握的新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和从大量信息里抓取信息的洞察能力。
这么一想,就再也不会因为看完书记不住具体的内容而焦虑了,只需要能及时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就好。
2、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我要成为最好的产品经理。”在某次聚会上,朋友小明跟古典老师说到这个想法。
“那你准备怎么做呢?”
“乔布斯和张小龙是我的偶像,我会先研究他们的方法论,然后用到我的工作里面去,像工匠一样持续打磨自己的产品。”
小明这么努力,但有可能吗?
古典老师说小明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因为小明的公司是一家给国有单位做信息系统的公司,在这样的公司里,产品不是重点,渠道才是头部;
在给国有单位做信息系统的公司里,他们公司也并不是头部;
在信息系统领域,给国有单位做系统也不是头部。
如果这时,有另一个跟小明同样天赋、努力的人,进入一家以产品为核心的头部公司,成长速度是不是会快很多?
小明虽然很努力的希望自己成为“业内最好”的产品经理,但他既没见过“业内”,也没见过“最好”。
像他这样的场外奋斗者,由于站位不对,也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有人会说,我去不了所在领域的头部怎么办?
我们不必马上就去到自身所在领域最好的头部公司,而是先找到自己可以进入的头部区域。
所谓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且有优势的领域。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值得才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相爱才结。
头部效应则是要专注于做那些高价值、高优势的事。
3、不要从第一页开始看书。
“最愚蠢的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书打开第一页,然后往下读”。
看完这句话,真是醍醐灌顶。
我以前就是这样,不管这本书价值几何,都从第一页开始看到最后一页,害怕漏掉重要的东西。
古典老师说,“你旅行的时候,会和出车站见到的第一个人一直聊天,希望能找到 这个城市里最有趣好玩的景点吗?显然不会。你会打开地图,找到几个地方,然后直奔目的地。”
今年看书,完整看完的很少,因为写日更,倒是翻了很多书,这就是“功利性阅读法”,为了解决我的问题去看书。
而不再是把看书当作消遣,漫无目的地闲逛。
更好的读书方法:
先选书,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国外亚马逊的评论,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然后看目录,购书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趣的序也值得一读。
最后再看具体章节。直接切入重要章节,系统学习则从目录开始看。
花15分钟来选书,比起在一本无用的书上浪费好几个小时,是不是极大地提升了认知效率?
05
最后的话
好书不怕晚,任何时候没必要跟风读一本书,除非这本书真的对当下的自己有用。
人生短暂,不要浪费生命。
我们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提升认知,解决问题。
如果纯粹是为了消遣,那不在今天的讨论范畴内。
以后看书千万记得,不用再强迫自己记住所有内容,也没必要从第一页开始看,“功利一点”,就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看。
一本书,真正对当下的我们来说有帮助的就那么几页,没必要为了这几页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记得选好站位,这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不怕苦,怕苦得没价值;不怕累,怕累得没有意义。
永远要做那些真正高价值、高优势的事。
最后,把古典老师的这段话送给我们所有人: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这样定义自己的成功:让其他人的生活因你的行动有所不同,才算有所作为。
这更是一种跃迁。
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实现自己人生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