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最近的一件小事而引发的思考:如果自己手中有10万元,我将如何使用它?如果自己真有才华,我将如何发挥它?
我们对自己的才能评估经常会高估,正如这不多不少的10万元,大事做不了,小事不够用。自己也时常卡在“高不成低不就”不上不下的困境中。似乎人生来就需要一个“目标”,告诉自己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一个一个目标实现了,人的一生便圆满了。我30岁之前的生活总是按部就班,一年又一年,小学为了考中学,中学为了考大学,大学为了找工作,工作为了成家立业,成家立业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以前也是有很明确的“大志向”,在同龄人中似乎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人生,宁愿背景离乡,也一往无前。那种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情体验不断丰富,我感觉到了“疲惫”,人们总是说“路虽远,行则将至”,究竟需要走多远却没有人知道。梦想就像那在风中摇曳的小火苗,不知什么时候会被风彻底吹灭,留下一缕白烟,散在无形中。
毕业后,我总觉得自己可以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施展才华,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一定可以实现所立“志向”。可是我却寸步难行,我需要现在这座城市有个容身之所,需要钱,需要工作,需要机会。那时的我有什么呢?我一穷二白,两手空空,没有人脉关系,只有时间与所学的知识。我必须用这两样东西去交换我需要的,不然一切皆是枉然。当我向“智慧农业”方向投简历时,换来的是石沉大海,毫无讯息。世间一切并非只要努力与坚持就能拥有,你要活下来需要迂回,需要通变,只能换了专业,向家里要了5千元去培训,学了当下好找工作的技能,至少工资要高一些。一旦做了第一次转变,离原定的“目标”便开始渐行渐远。我与“目标”本来有一条直达的路,但到达那里需要太多资源,每次不得不的选择就像一个十字路口,我毕业时为了工作和生活,选择了第一次左转。后来工作这5年内,换了两份工作,却没能有机会实现一次“右转”。因此在左转后道路上,我离“目标”越来越远,我这两年开始思考在新的道路上“我有新的目标与方向吗?会是什么样的?”在而立之年,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迷茫”,这种迷茫是“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巨大消耗,是放弃与坚持的抉择,是否要承认“数十年来的坚持化为乌有,宣告自己失败了”。
回归主题,我的矛盾点在于我的生活在“坚持”与“放弃”中挣扎,坚持与立志慢慢觉得是一种“执念”,这种执念让人经受“爱而不得”之苦。反而放弃与通变给予了人解脱的豁达。但若为人做事不懂得坚持,很难做成事,让人信任。所以最终的矛盾其实是“判断何时坚持,何时放弃”,不断问自己“该不该,要不要”,这就是当下自己痛苦来源。我并没有看破这一切虚妄,因为我不能放弃对自己和亲人的责任,目前对我来说让他们觉得现在幸福,我便可以勤恳做事,用心做事,表达对他们的“爱与关心”。不知不觉中我找到了统一生活矛盾点的关键:生活的一切出发点是“爱”,“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脚踏实地,活在当下的人生与仰望星空,朝着目标前进的人生,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是大家体会到了不一样风景。
祝愿每一段经历都让人难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