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章作者回忆的是呼兰河卑琐平凡的生活,除物质生活在,在精神上,也有不少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请大神跳,为了治病。大神装腔作势的跳跳,呼兰河的人们却十分相信,词调和着鼓声,生出阴冷的感觉。也只有这家人听得下去,最后那家人的病好没好就不为人知了。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简单的一句透露着作者内心的悲伤与难过,或者在想人们为什么这样无知呢。
七月十五放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莲花灯。看灯的人络绎不绝,呼兰河被满满的人包围住。月亮照着河,水幽幽地发亮,河灯随着河水流去,很久很久之后,流到极远的地方,不知哪里是归处。另外,这一天也是鬼节,于是有言道这夜生的孩子怕是命都不大好,如今现在的社会也没多少人信这些了。
野台子戏在河边唱,一唱便是三天。看戏的姑娘打扮得十分漂亮。在这里给未出嫁的姑娘说亲事,有的人相互之间看对眼,有的指腹为婚,有的人私自定下姻缘等等,还有家里人的叙旧,相互畅谈。在这里,人们都表现出不同的仪容,让人感受到与小城平淡生活的对比,似乎更加繁荣,人们心中更具功利心和攀比心。
四月十八娘娘庙会,男女老幼来逛,其中女子最多。大概为了求姻缘和求子。文中描写到,老爷庙泥像显得凶猛,威风凛冽,气概盖世;娘娘庙泥像塑得温顺。似乎是暗示男女的身份地位。
这些盛举,都是大多为鬼神而做,并非为人而做的。只有跳秧歌,是为活人而预备的。它是在正月十五,农闲时时间男人装女生,滑稽可笑的表演。文中对此描写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详细的描述,与其他为鬼神准备的活动比较,这对人们来说并不重要。
其中,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封建迷信的思想,以及人们无知的行为。作者没有直截了当的写出自己的看法,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反映到人们精神物质的缺乏,与盲目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