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通城》主题的开展,孩子从我家的车入手。了解从汽车的颜色到汽车的“心脏”有了初步的认识。每个孩子嘴里都会念叨几句,我家车是……我家的车……班级里的角角落落都充斥着“车”的味道,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也愈发高涨了。
上周五乐乐和天天来到户外搭建区,想要搭建一辆卡车。两个小朋友兴奋的开始寻找可以用的材料,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可是搭着搭着问题就出现了,他们发现越搭越不像。虽然小朋友们都知道汽车是什么样子的有座椅、车身、轮子等,但是在搭建的时候还是没有办法根据绘本提供的汽车搭建出自己做想要的样子。乐乐观察了卡车的图片后知道卡车有车头和车斗两个部分组成,但是在搭建的过程中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积木怎么摆怎么搭都搭不出想要的样子。

乐乐:卡车车头不是这样的
天天:我记得我叔叔家的卡车就是这个样子的。
乐乐:卡车轮子很多,我们搭的太少了。
于是我给了们一个好主意:不妨去书里找找打卡车长什么样子?或者去信息区里找卡车看看。老师在小朋友们探究出现困难的时候再介入进行指导。

经过细致的观察图片几位小朋友兴奋的告诉我她们搭出了汽车,从图片中不难发现两位小朋友搭建的汽车虽然有轮子和车身,但是搭出来的效果跟汽车的样子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车身是用各种积木摞出来的,不是一个规则的形状,轮子也是搭在了车身的前后两个位置。对于没有什么搭建经验的小朋友来说观察真实的汽车图片可能并不能够帮助他们,所以我把去年中班小朋友搭建的汽车图片投放到搭建区中让他们观察、模仿。

搭建区的小朋友经过仔细的观察后发现了自己搭建的汽车存在的问题,但是在搭建的过程当中还是不清楚哪个地方该用哪种积木,始终搭不成一辆完整的汽车。明明我已经把已经搭建好的汽车图片给搭建区的小朋友了,那为什么搭建区的小朋友还告诉我他不会搭呢?后来我发现了问题,搭建区的小朋友之所以搭不出来不是因为他们看不懂照片,不明白汽车的构造,而且因为不明白该从何搭起。
于是我们利用活动区讲评的时间小朋友们一起观察图片,我们发现应该先从下往上观察,从左往右搭,先用围拢的方法把最下面一层的搭建积木摆成汽车车身的形状依次摞高,在摞高的过程中要注意车头要比车身矮,所以车头摞一层,车身要摞两层。搭完车身就简单多了,小朋友们就可以自主完成了,只需要把汽车封顶、摆上轮子装饰上车灯什么的就可以了。一辆小卡车就在小朋友们一点点的探索下搭好了,从一开始的积木都摞不稳到现在的合作搭成一辆小卡车,小朋友们可太厉害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教师思考:
幼儿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种思考。作为教师,认为首先应放手,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不错过每个可能的精彩时刻。帮助幼儿建立问题意识,包建立对问题的敏感度和对问题的持续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孩子们搭建卡车遇到困难时我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去探索,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中最终将卡车的1.0版搭建完成。原来当幼儿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后, 我们需为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只有在尝试中, 幼儿才会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在试误和同伴互学中才会有新的经验生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自我认知、自我效能感的建构,这些都是积极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