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的秀场没走过没看过

我这人一点也不松弛。

第一次接触到“松弛感”这个概念应该是在人手一本的小赤书上面。有个故事讲述一家三口在机场发现东西忘带致使无法登机,两位大人表现得如何从容优雅。故事的潜台词是,这家人一看就有钱又有闲。

那是我第一次下载小赤书,对于包装、营销、流量这些套路知之不多,虽然现在也知之不多。记得我刚看完那个故事很新鲜很感慨,原来有个词叫做“松弛感”,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我认为成为这样的人首先要有物质做底,接着要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味……反正成为这样的人后,在别人眼里肯定是枚优雅女子。

优雅,是不是会提高一个人的社会竞争力,我没想那么多。只是一个拥有“松弛感”的人,似乎比较匹配我幻想中的高雅场景。在那种想象里,局促、扭捏是要不得的。习以为常的怡然自得才是要得的,说明一个人已见惯这些场面。背后的联想就不必要展开了。

曾经有位朋友可以在一天内给我发来数十条抖声短视频,我理解分享快乐的快乐,但我因此察觉到抖声是如何令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在浪费时间,便果断卸载了。这与后来卸载小赤书的原因一样。只要拇指不折,眼睛不瞎,地球不炸,我相信有人可以刷到上述情形发生。

近日我重新下载了小赤书。打开首页,还是那个味儿。我仿佛手握鸽食的王,一群咕咕扑面而来。必须说明一下,我不排斥任何社交软件。卸载小赤书是因为本人自制力不强,重装它是因为有用。

又看到“松弛感”这个说法了。都2023了,怎么还在营销这个。松弛感如果是你邻居,他该累麻了。

我特地搜了下这个主题,广泛涉及穿搭、美妆、摄影、两性关系等领域,难道没这关键词笔记就没有流量吗?难道不是因为审美词汇匮乏,无法精准描述美的原因,或是精准描述美的制造过程会令美失去神秘,进而失去对所有者探索的欲望吗?

还有人分享自己是如何拥有松弛感的,或教你如何获得“松弛感”。幸好我不是初次接触这个概念时,那个光看表面的人了,现在我没多余的气力光追求这个。

每一个精致的外形、精修的图片、精心的话术都只会让我看见,紧绷。哪有什么松弛。你若自诩又松又驰,何须找寻信徒膜拜自己。一个名号松弛的人挖了座松池,养的都不是松池的鱼。带货人士不在此列。

松弛感是不能自证,也无需自证的。

世上一定有真正松弛的人,我不知他们是否会在网上营销自己,但至少不会营销这一点。

网络世界既大且小。大是因为它充满一个人几十辈子都阅不完的信息,小是因为我们都躲在某个小小的ID里。只有透过这个小小的ID,我才能看见别人,或是被别人看见,却都是不完整甚至不真实的我们。

在信息爆炸时代拥有松弛感是很难的,获得焦虑却很容易。可焦虑不等于丑,不等于坏,不等于不优雅,它是种再普通不过的情绪。明明焦虑、局促、不安、扭捏,却硬要装出松弛、从容的样子,只能说防空洞可以靠这些人用脚趾去挖了。

人的焦虑,若能找到宣泄口则不足为惧。但装作满不在乎,是会憋出内伤的。

我这人就不松弛,生活中也没见过完全松弛的真人。因为人都会有烦恼,会有自己在意的人事物。紧绷、焦虑的我们,可能会选择运动、养宠、文艺等活动,松一松紧绷的神经,通过聚焦、尝试、努力,解决具体的问题。至少不会选择盲目地做一条松池里的鱼。

毕竟,一个人炫耀优越的本质就是在炫耀,不是在和你分享松弛感。而一个人和你分享努力的本质就是在分享,虽然对方着实炫耀了一把认知。

小松从医院探病回来。

我:驰子还好吗?

小松:还好,挺松弛的。

我:他最好是。

“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闲

既然不是仙

难免有杂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