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随手拿起面前的一本书,阅读其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章节,或者你可以看完它。看完这本书或者看完某一个章节都可以,我需要你通过阅读,写下当时的第一想法,你的收获,或者你对书内容的新看法。
快速建立和一本书的关系,就是这么简单。
看书对很多人来说不是爱不爱的关系,而是要不要的关系。拿起它,看完它,分享它。(鱼老师)
01 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
“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
今天重看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我翻到最后两节。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上半年已经看过两遍,忘得差不多了。我想,如果倒着来看,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于是,第49节《如果真正让你赚到钱的不是知识,那究竟是什么》,文字开篇从认知、认知差异、认知高度深度不同,再讲到经过多次升级的认知。最后得出“能实现不断升级的最重要工具,是行动中的思考”。
上面的那两句话好扎心呀“没有践行,就没有变现的东西”。这些年,我一直陷入经济的匮乏,不仅是事业发展道路、工资情况、财务观念、负债情况等等,还有这些年一直积极学习,却没有产出,一直困惑而无解。
重看此书,一语点破。此时能被一语惊醒,也是因为,在继续学习的这一年,当我行动起来,已经可以看到变现的征兆,所以,已经做到了,才是真的懂。
虽然目前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已经开始了,就是信心,就是醒悟。
明年,我将在写作和线下社团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朋友、资源等社会变现以及写作变现。
对此,我坚信。
02 武志红《你就是答案》P103
这一节是本书第三部分《不要活在别人的感官里》之《了解别人是有秘诀的》。
武志红老师讲,有时候他自己的断人本事挺准的。而识人的本领是有秘诀的,他认为从人性格而来。
而决定一个人性格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答案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
童年时,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内化到孩子内心深处,成为其性格。长大以后,这个关系模式又外化到我们与别人的人际关系中。
要认识一个人的内心,可以反过来看,即,通过一个人想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外部人际关系模式,可以看到这个人内在的关系模式。
比如文章中,他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个小老板,在他的企业招聘了许多大学生,但是呢,他又在网上发表了帖子,大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14个缺点。比如买复印机这种办公设备,价都不还就买回来;去谈判未到关键环节,轻易答应对方条件。不注意着装,不注意宿舍环境卫生。
而,武老师从现代管理学角度反驳,你很可能是用人不当,管理不当所致。你让一个不爱讲价,不擅长买东西的人采购,就是用人不当。
我首先的感受就是,终于为我说了一句话呀。我就是不喜欢不会讨价还价,我就是不擅长家务怎么啦。写文章、看书、做后勤我擅长呀。家人就总是看到我的不足,只会挑我的不好。
当然,武老师后来从这个事例中,看到背后的原因。
他发现这个企业主虽然讨厌大学生,但从未开除过一个人。而有人受不了他的辞职走了,他也承认那些人都是有脾气的,而有脾气的也多是牛人。
为什么,这位老板会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呢?
在于他有一个这样的内心“内在的父母行,内在的小孩”不行,他是老板他就很厉害,他周围的职员不厉害。大致推断,他小时候,父母对他相当严厉,从小构建了“父母是对的,你是错的”的人际关系模式。
回到现实中,我们要试着站到一个人或一个事件的背后,看真正的问题与原因。尤其是你的外在人际关系模式与小时候亲子相处模式密切相关。我对此很有感受。觉得自己的社交模式,深受母亲的影响。这里值得我多去觉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