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在《教育的另一种结果》中讲过一个故事。
据说有人问国外的雇主,明明是招普通工人,为什么只接受高中毕业的人呢?
难道是需要他们有文化,会算数吗?
结果大多数雇主的回答都出人意料,他们在乎的不是对方是否有文化,之所以要求高中毕业,是需要他们知道准点来上班。
所以,在国外不受教育的人的最大问题,不是没有文化知识,而是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
有个说法,在中国的学校里,所谓的差生是考试不及格的,在国外的学校里,所谓的差生是把考试都忘了的。
因此,他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反思:学习求知的最终结果,可能也并不仅仅体现为更有社会竞争力,而是体现在自我控制能力上。
比如,
谁更能控制自己的体重?
谁更能驾驭自己的情绪?
谁更能知道和他人的边界?
谁更知道如何保持自尊?
谁更能知道如何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
01
一个能拿到高中毕业证的外国学生,已经从自己的行动中证明了他清楚的知道考试时间,并能准时参与考试,还足够优秀能通过考试。
虽说雇主最看重的是准时上班的能力,但有更优秀的实力,又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能在考试中及格的中国学生,不论平时看起来多么不努力,但他最差的情况也一定是能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人。
这样的学生平时或许不爱学习,但为了达成自己的最终目的,是能在一段时间内(比如,考前一周内)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自习、看书、看笔记等),从而成功通过考试。
乍一看,只是准时参与考试,只是考试及格,都不过是作为学生的最低底线要求。
但就像养成一个健身习惯一样,保持最低限度的运动,比如一个俯卧撑,我们就已经赢过了大多数人。
更何况能长期保持在底线以上的人,往上走的上限空间也更大。
02
一个能更好地做到自我控制的人,社会竞争力一定不会太差。
就好比,一个人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自我控制力上。
“自我控制能力“,换个更常用的词,就是“自律”。
比如,那些学习好的人,很早就学会了在学习上的自我控制,他们相比其他同学来说也更自律。
把“自我控制力强”作为开启孩子学习的第一步,之后的每一步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正循环反馈回路:
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控制力强
👇
学习好
👇
老师、家长更认可,同学更喜欢
👇
学习的动力更足,更自律
👇
学得更好
👇
......
👇
工作中控制力强
👇
获得的成就会更大
👇
人生更顺利,幸福
自我控制力既然如此重要,那是不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获得呢?
——是的,教育能帮我们更好地培养自控能力,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自我教育。
简单来说,自我控制力是一种能力,而能力就像肌肉,只要我们多锻炼,也能长出更发达的肌肉。
而锻炼,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03
我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变得更强,是从能更好的控制情绪开始的。
现在的我,情绪稳定,看事情总能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更能体谅他人。
但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我还是一个情绪极度容易失控,经常歇斯底里的人呢?
那时候,我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动不动就歇斯底里,大发脾气。
事后又觉得这样的自己很丑陋,但就是做不到,就更绝望了。
情绪来了,就像洪水决堤了,一下就冲垮了我脆弱的心理大坝。
后来,我看了很多关于心理学的书籍,从中知道了情绪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控制的。
我可以选择情绪不受控,也可以选择情绪稳定,积极对待遇到的任何问题。
驾驭自己的情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太玻璃心。
玻璃心的人,总是内心戏太多,并且还都是负面的,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做人还是要皮实一点才好,少一些无谓的内心戏,做人“迟钝点”也挺好。
在这段“自我教育”的旅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控能力”。
控制好情绪后,我也能在面临选择时,有能力去选择更难但更正确的那一个。
道理总是相同的,而能力也是,当我发现能控制情绪后,其他的事也能迁移过去。
我们或许终其一生也没办法活成“马云,马化腾”那样成功,但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去求知,去加强自我控制的能力,去提高社会竞争力,也加深对生命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