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的愿景,是同时追求质量与平等。目标是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利。这个愿景和目标都非常好。老师们也非常的认同。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困难。这困难,最大的就是如何让后进生转变,让厌学学生好学!
本周我到八年级三个班上了6节课,感触最深的就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他课堂上不想听、不参与、打瞌睡。而且经常出现会的学生积极发言,不会的学生仍然还是一声不吭。布置的预习作业,就是我们所说的低阶学习的内容,其实是很容易的,但也有个别学生他不完成。而为了这一些学生课堂上不得不又进行思想教育或者放慢速度而导致课堂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在和老师们的研讨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也是这一方面的问题。一是上课的时间不够,往往会拖课。二是没办法真正做到保证公平和质量,特别是教学成绩的提升很难。最难的就是担心基础好的学生他没有机会去学习更多更深内容,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你再怎么让他活动让他讨论,也进展不大!
对这个问题,我个人有以下的思考:
一、不忘静待花开。学生的转变和成长需要有个过程,学生对待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也需要有一个接收的过程。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中,大部分采取的是“喂”、“灌”的方式,学生经过多年的这种模式学习,已经习惯了,现在要改成让他们自己来发现问题,寻找答案,那肯定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同时还需要给他们一个衔接和适应的过程,从“少喂”,逐渐到“自食其力”,不是一下子就立即转轨。
二、关注学科本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科的本身和本质。在具体的操作中就是要认真的备课,把握学科的知识和学习的目的要求。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内容和题目。特别是对“三单”的设计,要从低阶到高阶,最后是巩固。
三、加强情感连接。纠正之前先连接,要让学生学习就必须要让他对学科产生兴趣。学困生,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不懂。在学习上找不到兴趣,没有成就感、获得感。要宽容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小问题,要允许他们逐步的进步,不要期望值过高。推行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就能立即得到学生的支持和认同。不少的学生对这种的模式还不是很接受的,也有一种抵触的心理,他们也会觉得很麻烦,这些都要和他们进行沟通,做好情感的链接。
四、打破主体神话。在我们平常的习惯的观点中,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对“主体”的理解就认为是由学生来自行进行学习、进行研究。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是离不开老师、教材、学习环境和学生个人的因素。所以要加强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要注重教材的作用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个人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建议在学科和班级中,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班会的形式制定公约与学习惯例。
五、技能需要训练。学习共同体中,倾听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和如何进行倾听,要进行训练,要教给学生倾听、串联、反刍的具体做法。特别是在学习单、预习单的设计中,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和规则要求。
我始终赞同这个观点:学习共同体是指向学习的本质,也是指向学习的未来。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是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学习方式。
所以,即使在推行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有各种的艰难,有各种的痛苦,但我始终不放弃!相信,只要有执着的努力,不断的反思,总能看到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