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2025年10月30日,星期四,晴天。
下早读的时候,我对班级的早读情况进行总结,夸了一部分同学后,对说话的学生点名批评,那个他很不服气,我说有意见可以去查监控,他就势接话:“查就查”。
❤️一个原来的课代表
我还记得高一时候他在讲台上领读的样子,班主任录了小视频,作为班级正能量,发在班级群,那个时候的他真好呀!
现在的他经常在班级里头皱着眉头,一脸不屑的表情,但凡有哪个老师说到他,脾气很大,口气很冲,懒懒散散的样子,我都刻意不去看他。
一张两节课写完的卷子,他胡乱选几个选项,字要飞到天上去,有时候我会走到根线问他情况,他就说:这不是写完了吗?反正我写完了,你也不能拿我怎么样,回回都是这样的态度。
早饭我没有吃,真的在监控室里头站着,用手机录下了他的视频,回办公室做成PPT,给班主任发短信:
张老师,我需要你的帮忙压下阵(您在班里就好),晨会的时候,我想要总结下咱班早读的情况,以及再次提醒说话的某某学生。
趁着班主任在班,我重申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说话,把那个学生叫嚣的视频播放出来,并且给四个说话的学生来了一个特写,全班同学都笑得合不拢嘴。
班主任走到另外一个学生跟前,提醒他上次就是因为嘴巴惹出事情,起冲突的家长直接把他告到警察局,后来赔礼道歉,最后才算了结。
等全班的笑声停止,我开始再次提出课堂要求,偶然间,我看到那个学生落寞的神情,黯然伤神。
❤️我的反思
在录视频的过程中,我也想了很多,我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上并不是特别清晰,我从7:24开始说,陆陆续续,啰啰嗦嗦,说了好几次,并且还会对自己说的话进行解释,尤其是批评那个学生的时候,下课铃声已落,而全班同学只关心能不能下课吃饭,他们根本不关心我在说谁,至于那个说话的学生,我更应该单独走到他跟前说,学生是非常爱面子的人,尤其是高中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不管说的对与不对,他都会立刻启动自己的防御机制进行反驳。
(一)指令修炼:“短、准、恒”,让每一句话都有分量有气场的指令,关键在“短、准、恒”三个字,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表达习惯。
“短”即精简语言,去掉所有无关的铺垫与抱怨。比如组织学生排队,不说“你们能不能快一点?每次排队都这么慢,别人班都走了,我们还在磨叽,赶紧站好……”,而是直接说“1分钟内,按身高站成两列,寂静无声”。简短的指令能让学生快速捕捉核心信息,同时传递出教师珍惜时间、注重效率的态度,间接提升权威感。
“准”即明确标准,让学生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比如布置作业时,不说“今天的作业要认真写”,而是说“数学练习册第15-16页,计算题要写清步骤,字迹工整,明天早读前交给课代表,有错的要订正三遍”。清晰的标准能避免学生因不知道怎么做而敷衍,也让教师后续的检查有依据,减少学生找借口、教师反复催促的矛盾。
“恒”即坚守原则,一旦下达指令,就必须让学生执行到位。有的教师下达指令后,学生没做到便不了了之,久而久之指令便失去了效力。有气场的教师会坚持没做到就重做:比如让学生排队安静,若30秒后仍有声音,便不说“怎么还在吵”,而是说“回到班级,我们重来”,直到学生完全遵守。这种说到做到的坚持,会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指令不是玩笑,从而主动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