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一早接到通知,我们需要进行培训学习,疫情在家中不上班已经好久了,虽然也有好多的培训和学习,但是这次的培训学习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接触领域,所以,这次我是抱着一个憧憬的心态来学习的,这三天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崭新的三天,对于自己的专业来说,又是一个重新理解和升华的三天,这三天的学习内容既丰富又多彩,我一边学习一边消化,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还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消化和理解的,所以我就保存了二维码,后续的时候我还会再去看,慢慢的结合到我工作实际中,用实践来验证我的学习和理解,不断的把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首先,在高丙成教授的讲解下。我了解到了好多个幼儿园,他们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办园理念,也有自己的办园特色和园本教学,更好的一点是,他们会结合自己城市的特点和习俗进行这一系列的教育,让孩子们能够记住自己的家乡,记住自己家乡的特色,这一点我觉得就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应该也让我们的孩子们了解我们的家乡,把我们家长城市的特色也渗透在平日的教学中,做一些有关于家长的特色课程,能够让我们的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情,记住我们家长/城市。这让我又一下想起我们园的教育理念“养根教育”,这就是我们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我们要结合园所实际树立好办学旗帜,确立我们的发展方向,明确教育主张和发展内容,有了这些大目标我们一线教师才会有更坚定的方向感和目标感,能够更好的去为学前教育教科研方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刘敏教授讲述的区域学前教育机构教研中,我记住了对我工作很有推动性的一些内容,第一点让工作看得见、做好教研工作档案管理、善于梳理、总结和提炼,在这句话中,就像我们平常一样我们做了什么,不光是只做出来,还需要让家长看的见,让我们的教育范围看得见,对于孩子的表现我们不光只借助班级群去呈现一些活动内容,还应该利用平时的成长档案让家长更一步的去看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借助我们工作中的经验去引导孩子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所以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善于梳理自己、总结自己、提炼自己,不断让自己的工作递增。还有一点那就是对自己让成长看得见、做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坚持学习、记录和反思,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这个工作不可以只安于现状,因为我们需要的是跟随,我们的工作是动态的,只有不断的去坚持学习,记录和反思自己的工作,才能够跟随孩子的脚步越走越远,才能够有资格去做他们的引导者,才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树立自信。
林媛媛教授讲述的如何提高幼儿园教研质量中她首先是照顾到了我们老师,通过分析我们老师的职业现状和幸福感从而引出我们的职业教研质量的动力,让我们懂得在工作中不能脱离方法去蛮干、也不能不讲效益的去拼劳动。接着又用一个个案例让我们感受到“与儿童幸福共生”,看见儿童从而提高教研质量,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教研中要建立整体思维,一步一步地让核心问题不断清晰化,建立反向检视的思维,从理论中提炼出核心框架,然后去分析案例,总结来说就是要聚焦、建立、分析,让课程与我们温暖相随使自己闪闪发光,更加自如、高效、快乐。
侯莉敏教授所分享的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起点中,我反思到在工作中应该把自由的游戏和认真的思考与专注工作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教师不能仅仅考虑这个游戏“好不好玩”、“有没有兴趣”重要的是还要考虑这个由游戏引发的活动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更要考虑在其中如何通过提问或者调整材料以唤起幼儿新的好奇心和求知需求,最终应该考虑如何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具有概念化的智力活动中来。更加重视文化传承、更加重视环境、空间和材料的力量、更加重视儿童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学习,以及学习中的自主性、选择权和成长型思维、更加重视与幼儿彼此间的倾听、对话和呼应、更加重视开放、和谐、充满善意的教育生态和人际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记住这段话,重视幼儿在游戏中所反应出的教育价值,多反思、思考,做一个学会反思自己并会调整自己工作进步的教师。
冯晓霞教授的关注教育过程,让我明白了我们不可以只重视结果怎样,而是要重视的是过程才是核心。首先我们自己要保基本,比如我们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不是贴标签,通过评估找准自身保育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反思与改进,促进质量提升才是质量评估是我们工作始终如一的追求。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过程、在于平时我们和孩子的师幼互动,而这些因素是我们教师可以自己能够把控的。理解了这一点,质量评价就不在是一个让我们被动接受的过程,也不再是日常工作之外的额外负担。而是能够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对自己工作的评估肯定。
在14日与15日上午的学习中我体会到,我们虽然不是正式的教研员,但是孩子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教育,要不断提高保教能力,教研工作要面向全体老师,通过教研工作,教研成就老师,老师成就孩子。
15日下午的课程令我有了一些自信,因为讲到自主游戏,发现儿童这一系列主题,就是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要在工作中与孩子共情、理解儿童的学习、建立情感的联结、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要根植于我们内心的 “儿童优先”立场。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幼儿教师这条路上走得久了,就有越来越深的爱。希望我们的爱更客观,更科学,更包容,更开放,更能保持初心,永远要学会反思,不断更新自己才会让自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