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昨晚对孩子发飙又让我懊悔了,迟迟不肯睡,是因为想慢慢排解一下低落的情绪,早晨醒来时瞬间清醒,心里还弥漫着那份切骨的悔意。
现在想想,孩子只不过是在床上淘气而已,当时是淘气的他忘记他自己放在身边的床桌而不小心磕了一下头,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我想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赶紧放下我俩正在进行的古诗打卡,好好去抚慰一下宝贝……但我的做法却是——本是心疼却气急败坏于他的淘气与不小心,对他大喊大叫,横加指责!
先生闻声跑过来,断喝我“不要吼了,他磕着是疼,但你这样吼他不是更痛吗?”其实先生是完全正确的,正切中我的要害,但当时的场景我的感受是“戳中我的痛处”,我本能地自我保护,感觉他火上浇油……
其实我当时的状态是焦躁的,因为挺迟的了还有几项小践行任务没做,出现状况是一方面着急于状况对自己计划的破坏,另一方面是生气这孩子不知道小心点保护自己。另外我也是有情绪的,陪孩子累了一天的情绪,对先生平时积累下的情绪,在那一刻,完全是大脑盖子打开的状态,只有2个字——失控。
而孩子有多亲,直到睡前问他磕得疼不,他都说不疼,他说他的头是铁头。其实当时他心里的痛是更严重的,这个我知道,只不过孩子表达不出来。
且看看《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的这段话,可以让我好好反思:
是的,当一个人不小心犯点小错的时候,他需要的的确是“善意”、“悲悯”和“宽容”,而我这样做,给孩子的感觉就是“冷酷”。包括那天因为孩子提醒他5遍不洗手就拿他刚得到特别喜爱的饮料瓶子喝水时,我就气急败坏把人家瓶子摔坏,同样是极其地简单粗暴,是极其的冷酷做法。
记住:
冷酷从来不是教育,他是教育的反义词,冷酷教育只能制造冷酷。
孩子有时候表现出来的烦躁,易怒,有时候说话时那种让人不悦的腔调与用语,我知道,那都是我的翻版,我的痕迹,孩子就是我的镜子,这毫无疑问。
问题都在我这里。
虽然我知道,我有多不容易,我有累,我有情绪,我需要先好好抱抱自己。我需要先接纳自己这么多的问题,先宽容自己。然后才可以积聚力量去控制自己,改变自己。
但我也希望今后,真的要减少乃至根除这种懊悔,不能让同样的错误在自己身上反复重演!
让懊悔不只是懊悔,而是真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