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需要不断的反思与调整

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并检验自己的问题应对原则。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自己能够完成“界定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原则→检验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导向型学习流程,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大家平时学习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碰壁?是不是经常会焦虑?遇到一些问题或者是遇到一些困难,大家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去解决的呢?

我常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感觉有的事怎么都想不明白,有的题目怎么也弄不懂。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仔细想来,原来是缺少了反思,所谓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对思考的思考,而我们常常会永远驻足在自己的思考里,而不会脱身出来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再一次思考,我觉得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这种动态的过程是不断重复的,重复着反思着对自己过往思考的思考,我想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才是学习其本身吧!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做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由于最近学习压力较大,我决定放松一下,在今天下午我出去到鱼嘴公园看江景,当我走到林荫道上,看见江浪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一艘艘游船在江中缓慢的行驶,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在江面上飞翔,我之前的压力包括一些奇奇怪怪,我自己都说不出来的情绪,突然就释怀了,想来,原来是自己压抑着自己太久而忘记了脱身出来,对自己过往思考再进行一次思考,换一种心态重新再来,对自己思考的思考,也许是换一种心态重新的审视自己的过往,也许是抽身出来重新的再去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进行一些衡量,反而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该原则行之有效,我还将继续应用,具体时间是下次我如果再感觉焦头烂额,状态不好的时候,我可能会在镜湖旁走一走,去山上跑一跑步,改善一下心态,抽身出来重新再审视,换一种心态,从头再来,进行不断的对思考的思考和对自我状态的一种调整。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

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

指导教师:张淑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