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本文的介绍。传统认为本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谓之天乐”,指出自然规律不停地运行,万事万物全都自我运动,因而圣明之道只能是宁寂而又无为。第二部分至“以畜天下也”,紧承上段讨论“天乐”,指出要顺应自然而运动,混同万物而变化。第三部分至“非上之所以畜天下也”,提出帝王无为、臣下有为的主张,阐明一切政治活动都应遵从固有的规律,强调事事皆有顺序,而尊卑、男女也都是自然的顺序,这不仅违背了庄子“齐物”的思想,而且还给统治者统治臣民披上了合乎哲理的外衣。第四部分至“天地而已矣”,借尧与舜的对话,说明治理天下应当效法天地的自然。第五部分至“夫子乱人之性也”,写孔子与老聃的对话,指出事事皆应遵循自然规律,指出“仁义”正是“乱人之性”。第六部分至“其名为窃”,写老子顺应外物的态度,同时抨击智巧骄恣之人。第七部分至“至人之心有所定矣”,指出要“退仁义”、“宾礼乐”,从而做到“守其本”而又“遗万物”,即提倡无为的态度。余下为第八部分,说明事物的真情本不可以言传,所谓圣人之言,乃是古人留下的糟粕。
本篇内容历来非议者颇多,特别是第三部分,背离庄子的思想太远,因而被认为是庄派后学者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作。
笔者主要通过庄子思想与养生的关系,进而能够联系现在人们怎么通过茶道达到修身养性的养生效果,期望通过这个角度去重新发掘庄子思想的养生宝藏。
第一,天人合一与茶道养生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从《天道》开篇我们就可以看出道家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当然庄子不仅说养生,更多的是谈治国执政之理念。不过对于茶道养生的我们来说,主要吸取其中的养生思想即可。
这篇文章直接点出了中国茶道精神的大宗大本就是“天人合一”。虽然以后道家丹道养生的修炼路程是按照这四个字发展的,作为中国人民普通人家的养生也是按照这四个字进行修身养性的。因为这是养生的根本。人的年寿比较短,但是天或者天道的年寿则是永恒的,那么中国古人当然会想到我如果能与天道或者天合一,那么我就能与天一样年寿增长。之所以我们没有与天合一增长年寿,那是因为我们太“有为”了。换句话说我们的功利心太强了,所以自己的肉体与灵魂永远不休息。就是没有达到本篇所说的“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今天看来,人的无为需要休息虚静下来是很重要的。现在每周都有休息天的制度,这个在古代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吧?如果人一直加班一直忙碌,那么是不符合养生的天道规律的,对于寿命是有损的。这个我们现今很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所以现今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提倡劳逸结合。每周末不上班都会选择出去游玩,目的是放松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的压力,让自己的肉体和精神能够虚静下来。但如果这个周末,你没有让自己肉体和精神休息没有虚静下来,那么你在新的一周会更累,你的身体和精神的健康会受到损伤的。所以茶道养生能直接让人的肉体和精神虚静下来,所以在现代社会的养生方法中就变得很重要了。
最高的养生是通过吃喝,而不是借助外物作用自己的身体。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而不是去医院找别人,病从口入,只要你能懂得吃喝,你就是最好的医生。茶无疑就成为一种便捷的养生之物了。
1,肉体的虚静与茶道
精神很劳累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肉体,肉体也会影响到肉体。所以茶道养生是双管齐下。先从肉体来说。我们喝茶的过程就是把大自然的一片树叶的保健物质融入到茶汤中喝进我们的肉体,茶汤进入肉体,就会进入我们身体各处的细胞,茶进入的目的是清理我们细胞内这个工厂所产生的垃圾,然后让我们身体各细胞都能通畅起来,通畅起来就能让自己轻松起来,这样就能与自然融为一体,那么结果自己也会虚静下来,虚静下来就能让自己的身体处于与大自然融合的状态,身体随自然而变,不断循环往复。
2,精神的虚静与茶道
我们的精神状态会影响到身体,身体状态也会影响到精神。身体虽然喝了很多茶,身体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但那是肉体层面的,精神如果不放松,精神还会影响肉体,让肉体不能虚静下来,那么就达不到天人合一的养生状态。现代社会不是没有茶,而是缺少道。没有道,就无法让人的灵魂或者精神虚静下来,精神虚静不下来,身体自然不能虚静,不能虚静就不能放松,自然不能长寿。
精神要想虚静下来,必须得学习茶道文化和精神,用茶道精神去除去自身的精神垃圾,这样才能越来越轻松,就像庄子说的自己的心就像明镜一样,除去灰尘才行,用道来除去。我们必须得学习天道精神,这就是我常说的要喝的看不见的茶“灵茶”。
周末休息的时候怎么休息,不仅肉体需要休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休息,并且精神和灵魂会影响肉体,他们休息好了你才会真正休息好。那么茶道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自己喝茶,还能学习到茶道养生知识,那是最好不过了。
这就是茶道中的天人合一养生思想,这个天就是天道,天道在茶中的展现就是茶道。把天道装进自己的心里,再把自然之茶放进身体里,双管齐下,养生就很简单了。
第二,一心与茶道养生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在这篇文章中,为了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为了让有永恒生命的天与我合一,进而能保健我们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最关键的在于心。也就是庄子所说的“一心定而王天下,一心定而万物服”。一心定,才能“虚静”,这样才能“推于天地,通于万物”到达天乐的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从这段论述我们可以找到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就是通过一个人的心,一个人的心怎样才能达到天乐和天人合一的境界呢?那就是心要定。心怎么才能定?通过以下的篇幅特别是通过与儒家思想的对比那就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努力学习,不是只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要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关键是要明白字面背后的意思。字句叫人死,只有字句背后的精意才能让人活。道家不是反对或者轻视学习的,道家是最注重学习和传承的,而且注重学习的根本效果,不是注重简单的人字句。如果只学习或者看书不明白,你的心怎么能定呢?一心不定,或者像佛家金刚经所说不能降伏其心,怎能修出智慧明心见性呢?这自然不能知道天乐,也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
从茶道养生方面来说,达到最佳的养生果效,那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境界也是要一心定才能达到的。有很多人喝茶的时候,心定不了,心定不了,那么就不能发挥茶的最大保健功效,有时还对身体产生副作用。主要是很多人容易受外在的影响,认为别人喝什么茶,我就喝什么茶,很容易跟风。再加上自己的固执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那么喝茶就没有好的效果,最后还会说喝茶没用。不是喝茶没用,而是喝什么都没有。因为心不定。
如何让心定?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解决这个难题。
1,加强茶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一般的喝茶群体大多对于茶基本上一无所知,问他为什么喝茶?他会告诉你他也不知道,听说喝这个挺好的就想尝尝。还有的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身份。因为现在有很多有钱的朋友,喝茶专门找那些生僻的稀有价高的老茶或者山头茶古树茶来喝,为什么?因为有一定的身份,喝茶价格太低有失自己身份。还有的朋友或者领导,因为自己不买茶,茶都是别人送的,送什么喝什么,也不管适不适合。这样的情况喝茶,能够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吗?我们如果不学习道家养生的方法,就是给你灵丹妙药你也不会养生。
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茶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了。古代道家养生有老师教,你需要努力学习。现在茶的知识已经有专门大学学科传承学习了,所以要有学习的心的话就能学到。
学习到真正的茶叶知识,这样自己再去选择茶叶,喝茶,才能不迷茫,自己就是自己的茶顾问,心定才能让茶发挥保健作用。
还有一部分群体,特别是学校学习茶的朋友,需要加强的是实践,否则学的理论知识很多,没有实践,那么就不是真知识,心也不会定。心不定,那就会好高骛远,自然离养生就很远了。
2,加强茶道文化学习和领悟
茶作为茶道养生的物质载体,承载的核心是茶道文化和精神。这是需要学习和领悟的?茶道就是天道,因为茶道是从天道而来。这天道的精神进入我的内心才能让我顺应天道而活,顺应天道才能让我的心定下来,这样才能养生。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体会茶的自然之道。茶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现在我们喝到的茶,是长在山上,死在锅里,埋在罐里,复活在水里,香气滋味永留在人们心里。这样一种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老子道德经8章说的很好,就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样”天道无情,恒予善人。
我们学习茶道精神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成为像茶叶一样的有爱的人,这样的人如水一样,是天道在你里面运行,你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典范,你的生命是无穷的,这才是最高的养生方法。
学习茶道精神,在于反思自己,努力做内心的减法,检查自己的内心和灵魂,让自己内心能够除去一切繁杂污秽的东西,这样内心才能虚静,才能定下来,定下来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