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一所美国的中文学校六年级暑假的中文作业,是阅读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有个学生,读了几回后就来问:“老师,为什么三国里的人都喜欢砍人家的头?砍完了,还丢在地上,让那头轱辘。”
老师听了,不假思索地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
“那么说,中国古人就是整天在砍头,你不砍我,我就会砍你,是这样吗?”那个学生推理着反问。
老师说:“那可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三国演义》是小说,说的事情有点夸张,真实的情况也未必就是那个样子。”
过了几天,有个已经把《三国演义》读完了的学生问老师说,想了老半天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去东吴联合孙权打曹操,周瑜还要算计他?是不是中国古人都喜欢算计人?
老师被这个问题给懵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老师仔细回想了一下三国故事,不是从始至终都在讲几个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相算计吗?也难怪学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可这该怎么回答他呢?
还没等老师想清楚,学生又发问了:“还有,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爱嫉妒,为什么还要故意气他?还‘三气周瑜’,一直要把他气死才算罢休。这样做人不厚道,我不喜欢诸葛亮!”
网上还有另一篇文章也是说美国学校的。
中国作家陈唤星到美国看望女儿,外孙听说外公来了,就告诉老师说外公是个作家,会讲故事。老师就请他来学校讲故事。
外孙自告奋勇当翻译,老人就给美国的小学生们讲自己听过无数遍的《半夜鸡叫》的故事。
故事讲完,美国学生有的大笑,有的鼓掌。看样子,他们对这个“中国故事”还比较满意。
突然一位黑皮肤的男孩提出问题,说这个故事不真实,半夜里鸡怎么会叫呢?
作家忙说:“这是真人真事,高玉宝写在他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上。”
黑人同学说:“我养过鸡,并且对鸡做过科学观察。鸡要啼叫,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成年的公鸡;二是要有自然光的剌激。黎明时,就是日出前的一小时,早晨3时30分左右,这时微弱的光会剌激公鸡的视觉,才会产生啼鸣的条件反射。半夜,也就午夜12时,一片漆黑,鸡是不可能叫的。不信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
黑人同学的发言赢得了一片掌声。
这种质疑的态度好像会传染一样,立刻就有一个白人小姑娘说:“半夜,什么也看不见,长工到了地里怎么劳动,那不把庄稼都弄死了吗?如果周扒皮又提供照明设备,那生产成本就大了。如果没有照明设备,工人们只能是换个地方继续睡觉而已,周扒皮半夜学鸡叫也就毫无意义了。”
有的孩子说,周扒皮不守信用,不诚实,一个男子汉,怎么能学公鸡叫呢?
老人解释说,其实这个故事很真实。写这个故事的人叫高玉宝,这都是他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当长工,只上过一个月的学,连字都不认识几个。
这下美国学生们又嚷开了,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怎么能写小说呢?不可思议!
老人只好又解释说,高玉宝的小说,是他口述别人帮他记录的,发表时,只署了高玉宝的名字。
立刻就有孩子说:“周扒皮不诚实,高玉宝也不诚实,怎么只署自己一个人的名字呢?仅有他的口述出版社是出不了书的,必须有记录整理的人。可是高玉宝出了书,却不写上合作者的姓名,全部的功劳归自己一个人。太不公平了!如果说周扒皮学鸡叫骗了几个长工,那么高玉宝就是骗了读者。”
这两个故事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
为什么中国孩子没那么多问题? 我们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时,有过类似的疑问吗?我们读《半夜鸡叫》,会觉得故事不真实吗?会想到诚实的问题吗?
虽然我们的古人也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但是在当今高考模式的指挥下,在标准答案的规定下,我们的教育中还有怀疑精神存在的余地吗?你有疑问,你的答案跟标准答案不一致,对不起,没有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没有分就不能敲开高校的大门。虽说现在高校毕业也不一定就能有好工作,但是进不了高校就肯定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去打工做苦力。
这就是我们的现实。这就是学生、家长,乃至中小学考虑的首要问题。
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学课本上现成的知识,教科书说什么就是什么,不需要质疑,不需要独立思考,只要统一的标准答案。
我们的教育(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听话。孩子听家长的,学生听老师的,老师听领导的,领导听上级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家长的,轻则挨骂,重则挨打;不听老师的,考试得不到分;不听领导和上级的,批评处分扣工资甚至是撤职除名。总之,后果很严重!
这样的教育,能容得下质疑和反思么?尤其是对历史的反思(此处省略2000字)。
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中,绝大多数老师也就自然会把学生的大脑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喜欢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己走,害怕节外生枝,课堂上捅出乱子;而不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去开发学生探求未知奥秘的兴趣,点燃智慧的火把,促使学生勇于怀疑,勇于独立思考。长此以往,我们就把学生的求异思维扼杀在摇篮中,使学生变成了录音机复读机,到考试时就鹦鹉学舌般地把老师讲过的知识复制粘贴到试卷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学校和教师终于就成了学生思想呆板循规蹈矩不能创新的替罪羊了。
回到开头美国学生质疑的故事中来。
因为我们一向就被教育“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农民起义是正义的斗争,“胜者王侯败者寇”,所以就不会去想《三国》是不是就是“整天在砍头,你不砍我,我就会砍你”;我们一向被教育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当然就不会去质疑他是否厚道;我们一向被教育“地主是压迫和剥削农民的坏人”,所以我们就不会去思考半夜时鸡会不会叫,半夜能不能在地里干活;当然更不会考虑高玉宝单署他一个人的名是不是妥当了。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有质疑的精神才能有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对比我们的学生,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比起他们来落后不少了!同时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诺贝尔奖得主大多是美国人。
要想中华重新崛起,就必须对教育大刀阔斧地改革,就必须名正言顺地提倡怀疑精神,鼓励质疑,鼓励独立思考。只有思想解放了,不强求统一了,才能有创新,有发明,我们才能逐步赶上去,才能真正最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