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20日跟随薛兆丰老师学习北大经济学以来不觉间已经过了一个季度,这期间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它扭转了我对经济学的理解,让我对社会上的一些经济现象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薛老师在一季度结束时迅速推出了一季度复盘,作为他的学生,居然让老师复盘在了前面,感觉十分惭愧,一季度老师一共讲到了四组概念:人性与稀缺、成本的深义、需求的规律、价格的作用。以下我将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对一季度的学习进行复盘。
一、人性与稀缺
人性自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在后面的讲解中也有体现,比如分饼方式决定了饼的大小,典型的如国家改革开放市场,放开价格机制,改变以往吃大锅饭的体制才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往大锅钣时代天天吹嘘大寨精神,天天卫星上天,结果老百姓天天瞎忙,天天吃不饱,改革后不见那些各种吹嘘了,因为人们没有这个时间搞这些虚的了,大家都在努力为各自的小家庭盘算,正是这种个人的自私最终造成了社会整体的繁荣。经济学建立的基础却不关心人是否自私,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能不能存活下来,和各种条件、情况的变化有关,而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稀缺是商品的特性,没有稀缺就不会存在交易。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高度分工、合作,一支小小的铅笔需要的工序流程之复杂都是难以想象的。商业是最大的慈善,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商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二、成本的深义
1、成本是放弃了的价值最高的代价
成本多种多样,资金成本、机会成本、健康成本等,这里举时间成本来说,同一段时间内你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做当下的工作,可以备考,可以自我修炼,可以娱乐等。但是这些选择是有排它性的,你一旦选择一项,其余的都是你要为此付出的代价,而代价最高的那个就是你的成本。古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的就是时间的成本,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何运用时间却是一个歧视的概念,凡歧视必有代价,选择代价最小的是个人最好的选择。
2、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凡是说成本,一定是向前看的,而不是向后看的。对过往的投入的过分关注只能使人止步不前,损失更大。薛老师举例说的看电影的故事,我是有亲身体会的,去年单位组织去看电影,电影名叫铁道飞虎队,成龙主演,从电影名就知道不是什么有深度的电影,为了显得不是那么不合群于是跟大家一起去了影院,开播5分钟后就知道这是一部烂片,大脑在告诉自己该走了,可身体却依然不动。播出结束后,懊恼不已,白白浪费了几个小时。当时只是有这么个想法没有什么理论的支撑,后来学了经济学才知道这还有个专有名词叫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其实股市上很多被套牢的人不是犯的同样的错误吗?
3、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价格决定产品成本
记得在上初中政治课上,教科书上讲:产品价值是凝聚在一件产品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时间的体现,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个观念影响了我很久,从来就没对这句话产生过怀疑,直到学习了经济学。按照上面的理论,各地区土地的价格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差距的,还有宝石能有多少人类的劳动在上面?需求决定了价格,没有需求的劳动力投入是不值钱的。这些年房地产很热,各地纷纷涌现楼王,人们一说房产价格高,地产商就推说土地价格高。事实上,是房子的价格决定了土地的价格,政府即使把土地价格降下来了,房子的价格依然不会降。
4、租是对资产的付费
有一种资产,不以收费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资产带来的收入就是租,这是一种相对“旱涝保收”的收入。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一定程度的租。但随着时间、竞争条件的变化,真正旱涝保收的收入并不存在。
工作中,不能存在“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心态,这样我们个人未来的租值会不断降低,要知道时间成本是巨大的,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不断成长,努力使自己当下的租值不断下降,成为负数,按照科斯的理论,一项有价值的资源,不管从一开始它的产权谁属,最后这项资源都会流动到最善于利用它、能最大化利用其价值的人手里去。依据这个理论我们自身作为一种优质资源就会迎来新的机会。
5、伤害是相互的
所有的伤害都是相互的,不是一方伤害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争夺稀缺的资源。这个比较典型的是贸易保护、贸易壁垒,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谁都不能闭关锁国,谁这么做谁吃亏,两个世纪前的中国就在这方面跌了很大的跟头,今天居然还有国家在搞贸易保护、贸易壁垒,真的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
6、交易费用
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交易费用。正是有一些高不可攀的交易费用阻止了资源流向使用价值最高的人手上。中国这些年高铁、高速等基础设施项目能够取得飞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央集权的国家体系,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使得征地这件在西方自由世界异常难办的事在中国得到了解决。当然国内还有一些行政垄断的行业需要进一步放开,比如银行、电信、电力、铁路等。举个例子以前没有开放民营快递业务前,所有信件都得通过邮局,效率低,费用高,现在的顺风、圆通等互相竞争,降低了成本,也使得网购业务成本进一步降低。
三、需求的规律
需求定律一共三条:
1、定律一
价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会增加。
这个定律的前提是在其它条件(包含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都不变的前提下。比如同一时间同一楼盘,如果它为了尽快销售清盘,降价往往是最有效的措施。当年长虹彩电通过降价打开了市场,需求量激增。
2、定律二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和价格变化之后流逝的时间长度成正比。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
薛老师讲了打的、一瓶水洗澡的例子,我这举一个房产的例子,以前房价低的时候普通都是大面积的房子,房价上升到一定程度,各种的应变措施也出现了,面积小一点的、蜗居、公寓、复式都出现了。
3、定律三
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的时候,高品质的产品就相对低品质的产品变得便宜了,这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产品就变得越便宜。有时候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好东西运到远方去定律”。
从这个定律来看,好的东西更加具有流动的价值。但是附加费却是应该越少越好,因为这样才会有多样性,拿句歌词来说:五彩缤纷带来的美丽是因为它没有拒绝每种色彩。比如说正是物流业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网购一些很便宜的小件产品。
四、价格的作用
如果要排人类三项伟大发明,价格绝对能榜上有名。资源不够、稀缺是人类面临的问题,如何分配就存在竞争规则的问题。价格从效率的角度,从社会财富积累的角度,从如何减少竞争带来的无谓损失的角度来看,是比别的竞争方式更有效率的,它直接带来了社会财富的高速集聚。
价格的三个作用:传递需求的信号,指导生产以及指导分配,这三个作用里面,指导分配这个作用,奖惩的作用最重要。也就是说,如何分饼决定饼能做多大。典型的就是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
现实中总有人想对价格进行管制,房产限价、火车票限价,这些不符合市场规律,反而带来了人们的寻租、腐败等行为。短缺和过剩也是这种价格管制带来的弊端之一。
一季度的学习了四个概念,稀缺、需求、价格、成本,因为稀缺产生需求、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这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基础知识。
2017年5月24日于深圳
����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