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进萧梅老师的田野生活中,是有关纳西地区的大型民俗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整场祭天仪式,对其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全面叙事。
田野活动:
地点:云南省中甸县 时间:二月初八
考察对象:纳西人传统习俗“祭天仪式”
关于整套祭祀活动在这里不一一赘述,感兴趣的可以鉴赏原文,没有什么语言比原文更具有说服力。
在这,我想谈谈有关萧梅老师写作上的一些事,在文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一一解答。不了解田野调查实质的可能会认为非常轻松去往各地简简单单的采采风,顺便观览风景;但其实,田野生活是很艰苦的,尤其是作为专业的民族志学者,一名合格的民族志学者需要与当地方的人同吃同住同生活至少一年以上,语言不通这可能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简单的浏览风景并不等同于田野调查。
在田野开始前,需要在扶手椅中做好充足的理论准备,以此才会“发现问题”,寻找具有“活态”的音乐现象,再顺藤摸瓜,找到此现象的有力依据。但往往,没有的丰厚的田野经验止于现实,迈不出“发现问题”的灵活思维,回想自己非常幸运的与导师做了第一次田野,现场匆匆忙忙,没有一点思绪,回到书斋后发现缺少了一些实证性的依据,又好笑又无奈,实际上我真的是去“采风”了。
但我想,第一次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即便是非常有经验的民族志学者她们也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成长为一名资深专家,所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希望汲取营养知识,以便在下一田野做得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