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己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也曾经几次暗下决心要坚持写作,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文字驾驭能力与表达水平,微博、微信公众号、博客,这几种形式我都尝试过,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没能坚持下来,现在反思一下,大概原因有两条:
一、输入不够持续
自己其实并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回首过去几年,读过几本书,但是零零散散,没有形成习惯,往往是心血来潮,读两周,看完一本,然后中断不知道多久,再次拾起。这种情况下,在自己没有得到持续的输入的情况下,是很难有持续的输出的。
二、写作的内容不接地气
自己总希望可以写出文笔优美,思维深刻,逻辑清晰的高分作文,这种功利心态是自己近两年发现的,并存在于自己做任何事情的动机当中。这种心态有什么危害呢?怀着这种心态会让自己只盯着别人的评价,而忽略了行为本身的质量,每写一句话都要去考虑这句话别人是否会赞美?写完这篇文章是否会有人点赞?这样写出的内容是干巴巴的,没有活力,假大空。这种迎合的心态其实在暗地里形成了很大的心理障碍:写不好就不写,写不好就沮丧。其实写作也是一种基本能力,像学习走路一样,没有必要去迎合别人,自己持续学习加以练习,自然会提高的,就像跑步一样,不用一上来就跑5公里,每天500米,坚持一个月,你都不用任何学习,自然就可以跑一公里了,写作也是这样,写,就行了,后续水平自然会提高,行动是第一生产力。
三、解决方案
一定要持续输入,每天读书。
以后的写作主题就围绕着自己每天学习到的内容,总结一下,提炼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输出一遍,不要想行文效果,写,就行了。
顺便又想到一个点,自己也不擅长聊天,原因呢,好像也可以归结到上面的两条:输入不够-跟别人聊的不够多嘛,迎合心态,总觉得要说出让别人欣赏、佩服的话,也没必要,当然在职场中说话要控制分寸,但是在非正式场合可以说一些随心所欲的话,不要上纲上线,只说感觉,感觉都是相通的嘛,但不要抱怨,只评论客观事实,或者讲故事也是很好的一种沟通方式。
克服自己的迎合心态真是任重而道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