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拿到吴松超老师的书了。收到快递信息,取书,拆封,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口气读了两章。
吴老师在序中这样写的:教师写作是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通往职业幸福之路。坚持写下去,收获的将是长久的快乐与幸福,是精彩的教育人生。
其实真的是这样,这两年,我也每天写一写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记录自己和学生快乐的瞬间。有时候,打开这些文章,光看文章或者文章中插的一些照片,就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学生在一起的一幕幕都会浮现在眼前,真的让人感到教育的幸福。
为什么要写作?
书中讲了教师的写作价值,从根上讲,是要逃脱“工具化”的宿命,是要精神自由,是要在工作之外开拓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称得上是事业的东西,构建起生命可以依托的精神世界……
1.留下一份真实的教育生活文字,这是教学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自己咀嚼 、回味,也可供别人研究,怀念。教师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需要精神的丰盈与滋润。
2.推动自我的提升、重塑。坚持负责任的写作,是锤炼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的好方式,在写出文章的同时,教师内在的精神气质也会发生改变。
3.让声音传播得更加久远。写作锤炼出的思想穿透力会使你成为有影响的人。
读着这些写作的价值和意义,也在反观自己的内心。自从加入杏坛网研社,和一群志趣相投的老师一起前行,加入爱敏的工作室,和群里老师一起写简书,互相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长此以往,写作成了一种习惯,虽然文章水平不算高,但是学会了坚持,写作会迫使自己对问题作出更深的思考。
吴老师说教师要过“研究的生活”。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学校的教育状态,研究自我的状态……我缺乏的就是这一点,可能和身处的环境有关系吧,身边和自己相同兴趣的人不多,所以单打独斗,就缺了研究。所以有时候很羡慕诗云老师和树丽老师,她俩好朋友,互相鼓励,一起成长。
为什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会成长。就拿我来说吧,写教案只不过是应付检查,从教案集上把教案抄下来即可,如果想评优秀,将来就把字写得工整一点。很少有时候去自己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教案。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他强调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的价值
想写好教案就要先学会写教材解读。因为备课的依托是认真阅读教材,需要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
充足的课堂教学,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1.清晰、明确而且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或者直接以学生的学习目标、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来体现。
2.充足的教学内容或者资源,以支持学生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
3.预设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课堂推进有程序和步骤安排。
4.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达到的高度,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
5.学生学习目标或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测、评价、反馈与补救安排。
我们在解读教材的时候,边读边思考,调动自己所有的智慧储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一篇文章,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备课的质量,也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的一种修炼。
记得自己在参加新网师的语文研课课程学习的时候。每隔一周我们都要对教材中的一课进行研读,不仅要进行教材分析,还要写出是适合的教案。
那时候一篇课文来来回回至少要读三五遍,为了解读这篇文章,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班里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往往一篇教案写出来就是一万多字。这样的研课坚持了一个学期,真的让自己提升不少。最后自己还被评为优秀学员,在网师群里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这几年的写作之路,确实能发现很多的美好,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也体会到了写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