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由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因此流传极广。
《东方红》的曲调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在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东方红》是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在文革中,《东方红》几乎人人会唱,成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庄严颂歌”,也成为实际上的代国歌,国歌只在迎接外宾时用。在重大会议、集会上,都是奏《东方红》。
1964年,由周恩来总理一手促成的,为庆祝建国15周年而举办的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是以此歌为开篇曲。如今,《东方红》已经成了全中国大半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歌曲,“东方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成了中国精神的另一种代称。
北京行(26)
活着真好啊!
与死神交锋三个回合,终于挣脱,这样的经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你在蒙难,我在受难。从此,我们生死相依,称得上是真正的生死之交。
昨天早上,从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出来,乘Helen车行驶在首都的大街上,看到太阳一如既往在东南方天空照耀着,真有一种恍如隔世、劫后余生的感慨和庆幸。
又看到太阳,又看到光明,又有了希望。
“东方红,太阳升……”一首久违了的旋律自然而然从心底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