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古往今来,文豪墨客多少人悲秋。
宋玉在九辩中写道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因为秋天的肃杀之气和草木凋零的悲怆感而悲秋,但是宋玉却将秋天的悲看作是一场更为壮阔的悲,令草木变色,多么的悲情。
于是辛弃疾在自己的词中这样评价“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可见在词人的眼里,悲秋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传承,每每临秋,便是诗人们泼墨挥毫的重要节日。悲秋已经成为了一种情怀。
咏叹悲秋的诗词多了,便觉得在秋季写一首关于欢快开心的诗词就显得格格不入,同样的也是很新奇的。正如同刘禹锡在秋词所叹“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你看刘禹锡就与他人不一样,他人感叹的是秋天的肃杀,草木的凋零而引起自己的悲怆情怀,更加容易引起消极情绪的集体泛滥。而他呢,却视秋日胜春朝,春朝是万物复苏,一片新生之景,如何胜春朝呢?原来诗人给我们了解释。晴空万里,云上有鹤,晴空自然会让自己放空一切,灵魂与天际相接,而鹤呢 自古就是祥和长寿的象征,云和晴空 鹤在一起构成了多么和谐的画面,难怪诗人说它是胜春朝。后面的一句诗情到碧霄也就更加好理解了。
那秋带给我的是什么呢,显而易见,这么崇尚中国文化内涵的我自然就被浓郁的悲秋情怀所渲染,自觉而不自觉的就感慨起秋天来。可那是深秋。
中秋之时,离着炎热酷夏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那种每天焦躁,一出门就大汗淋漓的感觉,和令人难耐的烦躁感一扫而光,可以穿着夏天的衣裳,裳夏天的景,但是却不用感受夏天炎热的感觉,吹起中秋的风,看着中秋的晴空,时而有云,时而无云。
秋天的水果已经成熟,是不是可以吃到最新的水果,不似夏天那般,为了解暑而急匆匆的吞咽西瓜和喝水。而是这种可以赏月,可以安坐,可以闲聊,而无不适之感的清凉之景。 还有什么可以比拟的呢?就这连春天都比不上啊。秋天是一个可以获得的季节,是一个饱满的令人开怀的季节。
中秋啊,中秋。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