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三十多年前作者笔下的“娱乐至死”,再反观三十多年后的“娱乐至死”现象,值得深思,同时也给予我们很多启迪。
本书摘要
《娱乐至死》一书是尼尔·波兹曼在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电视这一新兴媒介给大众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作出的深刻分析和论述。波兹曼认为,电视的出现使得一切事物诸如新闻、宗教、政治、教育都以娱乐的方式来展现。媒介的变化不仅改变了话语结构,更使得人们在电视的统治下成为了娱乐的附庸。在书的前半部分,波兹曼对媒介本身进行了分析,认为“媒介即隐喻”,媒介这一认识论可以塑造文化特征进而形成文化精神,同时对印刷时代下的美国社会进行了论述分析;在书的后半部分,波兹曼揭示了在电视时代到来之际,新闻、宗教、政治、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系列娱乐化的现象,并预测我们正在走向赫胥黎式的警告,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每一项传播技术的革新都会带来媒介的变迁,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电视在给人们带来感官欢乐的同时,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从这一点来说,波兹曼的担忧不无道理。那么,在当下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娱乐真的“至死”吗?波兹曼的警示在当代媒介环境下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主要思想核心
1、媒介即隐喻
“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的媒介,包括那些使会话得以实现的符号,却没有这个功能。它们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2、媒介即认识论
认识论是有关知识起源和性质的复杂学科,《娱乐至死》只在“对于真理的定义以及这些定义的来源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方面加以探讨。
3、从印刷时代到娱乐时代娱乐至死的表现
3.1 新闻
新闻为我们“提供的不是行动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变化,其主要作用是为了让脱离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处。
3.2政治
从阐释年代到娱乐业年代,政治竞选逐渐采用了电视广告的形式。”另外,对于电视上的竞选者,谁强谁弱取决于“形象”。而他的执政能力、观念、业绩和政治立场反而退居其次。
3.3教育
1969 年《芝麻街》的面世实现了将教室搬进电视的“壮举”。孩子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电视机前数个小时,家长们也举双手赞成。父母将自己教育孩子的权力让位给了电视。
3.4宗教
除了教室,教堂也被搬进了电视——通过交纳一定费用,观看宗教节目,在家做礼拜。
读书感悟
一、保持冷静
我们今天的时代,科学信息使媒介发展速度和程度更是远超波兹曼所处的时代,在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信息传递速度和影响程度呈爆炸级上涨,但是我们的宗教、政治、教育并没有如波兹曼所说的因此消亡。新兴媒介的确依然存在这些领域,但是只是在某个环节,比如宣传推广。比电视机更高阶的媒介也只是严肃议题的辅助手段, 并没有取代仪式本身。但是瑕不掩瑜。
二、保持清醒
在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波兹曼所说的“娱乐”正在侵占我们的思想,解构我们的文化。在本书出版的三十多年后,我们正在波兹曼所预知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并且无法回头,这让人更折服于作者的洞悉和远见。一切皆流,瞬息万变, 我们记住的却越来越少,这也是我们一直在鞭挞的 “浮躁”之风。但是,要改变这种情况不可能以科技倒退为代价。
三、保持学习
波兹曼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提出了解决方法,那就是教育。“帮助年轻人学习解读文化中的象征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应该学会怎样能够疏远某些信息形式。”今天我们也已经更广泛地意识到媒介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努力让有序、理性的语言回归社会空间。我们无法改变信息的流向,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向。
电视的碎片化、简单化、娱乐化的传播方式有时候会让我们以轻松的状态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娱乐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波兹曼的担忧不无道理,我们不能被一些娱乐性的东西所充斥,从而丧失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如“娱乐”一词的定义一样,它是一个中性词,利用好了就可以称它为褒义词,利用不好就会偏向贬义词。保持冷静,保持清醒,保持学习,是我们在“娱乐时代”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