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与色的区分应该算是佛教里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许多初识佛教的人往往会觉得难以理解。《心经》里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听起来这根本就是一个悖论。何为色?何为空?色是有形,空是无形,有形怎么是无形,无形又怎么会是有形的呢?换句话说,有怎么可能是没有呢?没有又怎么会是有呢?
这里有一个最根本的观念要弄清楚。那就是一般人公认的世界是辩证唯物的存在,而在佛家看来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唯心而存在。没有心之外的物,也没有无物的心。宇宙中所有可感知的物质都叫色,比如一张桌子,一个杯水,一个人,一扇门。所有看不到的都叫空,粗糙来说就是空无,虚空。比如一个空杯,一片天空。但事实上所有的有形、无形、可感知、不可感知的都是心所造。有形的、可感知的无非是一种假象,因为心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六触去感受它的存在。无形的、不可感知的却也并不代表它就是不存在的。一个空杯,只是没有水,但它却装满了虚无的空气,只不过空气对我们来说就算作是什么都没有了。空气与水,皆因了谁去看,而形成不同的状态体。简单来说,假如有一个无比的力量把世间所有的存在都打回最原始的状态,那么它们其实是同一种东西,组成不同形式不同而已,觉受不同所见不同而已。换句话说,水即是空气,天即是地,我即是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