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地道出了乡镇工作的繁杂与琐碎。近年来,基层减负工作持续推进,成效显著,但乡镇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痛点堵点,亟待解决。
“文山会海”依旧是一大顽疾。尽管文件数量有所减少,会议时长也有所压缩,可部分会议依旧冗长拖沓,文件内容空洞无物。比如,有的会议本可通过简短沟通解决问题,却非要召集乡镇干部集中开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更有一些部门频繁发文,不管乡镇实际情况,层层转发,让乡镇干部应接不暇,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落实工作。
考核检查过多过滥也让乡镇苦不堪言。各部门各自为政,考核指标繁杂,且多注重形式和痕迹。乡镇干部常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考核材料,整理台账,只为了应对各类检查。这不仅占用了干部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的时间,还滋生了形式主义,导致工作重“痕”不重“绩”。
权责不对等是又一突出问题。上级部门不断将任务下派到乡镇,可乡镇却缺乏相应的权力和资源。像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等工作,乡镇承担着巨大责任,却没有执法权,遇到问题只能协调沟通,难以有效解决。这让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处处受限,有心无力。
为破解这些痛点堵点,要精简会议文件,合并同类项,严格控制会议时间和文件篇幅,让乡镇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还要优化考核机制,整合考核内容,注重工作实绩,减少形式主义考核。同时,明确乡镇权责,合理下放权力,赋予乡镇更多资源和手段,让他们在工作中有底气、有能力。
基层减负任重道远,只有切实解决这些痛点堵点,才能让乡镇干部轻装上阵,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和服务群众中,真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