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实的“毛细血管”。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干部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无形枷锁”束缚,疲于应付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频繁督考,甚至陷入“借调抽人、空编运转”的困境。文章揭示了各地通过优化考核、规范借调等举措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探索,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当前,唯有以“减负松绑”为突破口,持续为基层减真负、赋实能,才能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一、破除“形式枷锁”:从“痕迹管理”到“实效导向”,让干部回归主责主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本应将精力投入民生服务、矛盾化解、乡村振兴等核心工作,但现实中却常被“过度留痕”“重复报表”“迎检台账”等琐事缠身。某地一名乡镇干部曾自嘲:“白天填表迎检,晚上入户走访,周末加班补材料,成了‘5+2’‘白加黑’的‘表叔’‘表姐’。”这种“重痕迹轻实绩”的倾向,不仅消耗干部精力,更助长了形式主义歪风。
破除“形式枷锁”,需以“实效导向”重构基层治理逻辑。一方面,要精简考核指标,推行“差异化考核”,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例如,对乡村振兴重点村侧重产业发展考核,对社区治理重点区域侧重群众满意度考核,让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指挥棒”。另一方面,要运用数字化手段优化流程,推广“一表通”“一网统管”等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自动生成报表,让干部从“指尖负担”中解放出来。唯有如此,基层干部才能从“材料堆”中抽身,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实干家”。
二、筑牢“人力根基”:从“违规借调”到“力量下沉”,让基层队伍“稳得住、干得好”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人员编制不足、力量薄弱的问题长期存在。一些地方为缓解上级部门人手紧张,违规借调基层干部,导致乡镇“空心化”、社区“缺人手”。更甚者,部分借调干部“两头跑”“两头空”,既未完成借调单位任务,又耽误了基层工作。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不仅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更挫伤了干部积极性。
筑牢“人力根基”,需以“力量下沉”破解基层“用人荒”。首先,要严格规范借调程序,明确“非必要不借调”“借调必审批”原则,对超期借调、变相借调等行为严肃问责。其次,要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通过“减上补下”“动态调整”等方式充实基层力量。例如,某省将省级机关空编的50%用于补充基层,并建立“县管乡用”人才池,让基层干部“留得住、有奔头”。此外,还需完善基层干部激励机制,落实待遇保障、晋升通道、表彰奖励等政策,让基层岗位成为“香饽饽”,而非“避风港”。
三、构建“长效机制”:从“短期整治”到“系统治理”,让减负成果“常态化、可持续”
基层减负不能“一阵风”,必须以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巩固成果。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甚至出现“减负清单越列越长”“督查组越减越多”的怪圈。这暴露出基层减负缺乏系统性、协同性,需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监督问责等多维度发力。
构建“长效机制”,需以“系统治理”提升减负效能。其一,要完善基层减负专项机制,明确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建立“问题发现—整改落实—效果评估”闭环。其二,要强化数字赋能,运用大数据分析基层负担来源,精准施策、靶向治疗。例如,某市通过“基层减负监测平台”实时追踪发文、开会、督考数据,对超标单位自动预警。其三,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将减负成效纳入群众满意度测评,让群众成为减负工作的“阅卷人”。唯有如此,才能让基层减负从“运动式治理”转向“制度化治理”,实现“治标”与“治本”的统一。
四、激发“内生动力”:从“被动减负”到“主动担当”,让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减负的最终目的是赋能,是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工作。然而,部分干部存在“减负即减责”的误区,认为“少开会、少填表”就是“少干活”,导致工作标准降低、落实力度减弱。这种“消极减负”现象,反映出基层治理中“权责失衡”“激励不足”的深层次矛盾。
激发“内生动力”,需以“权责匹配”释放基层活力。一方面,要推动“权力下放、资源下沉”,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例如,某县试点“基层点单、部门接单”机制,让乡镇根据实际需求申请项目资金,避免“一刀切”分配。另一方面,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例如,对因创新试错、攻坚克难导致的失误,按程序予以容错免责,让干部放下“怕问责”的顾虑。唯有如此,才能让基层干部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作为”,形成“减负—赋能—增效”的良性循环。
结语
基层减负赋能,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一场关乎治理效能的深刻变革。各地各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优化考核机制、规范借调行为、完善制度保障,让基层干部从“千线一针”中解放出来,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力军”、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唯有如此,才能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畅通,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充实,让新时代的基层画卷更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