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自己有拖延症,所以就听了张凯解读的这本书,收获还是有的,对自己这种行为也能更清晰的认识,甚至以后有所改善。
感觉自己在编教材的时候这种感觉特别强烈,每次都给自己很大的期望,但却迟迟不能开始,总是能给自己各种各样的理由。有时候想打打球放松一下,有时候好像又有很多琐碎的任务,最后剩下一点时间了,就开始不断地逼自己,各种熬夜各种伤肝,展现得自己好像很忙碌很辛苦。期间又不允许自己放弃,真的是各种痛苦。
文中分析了三个拖延心理的原因,第一个就是害怕失败,这一点我倒是还好,毕竟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一定自信,不会轻易妄自菲薄。但却是我很多学生现在的状态,对学习的事情不断拖延,怕自己失败,怕自己考试不能考好,最后还能像文中说的安慰自己。这里所谓的失败,在现有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里,只能由成绩来体现。但是,外界我们是改变不了的,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做制度下的佼佼者。(因为我们处于最底层嘛,力所能及)拖延在现在的学生身上,只会让孩子成为制度的淘汰者。
第二个原因是害怕成功。(鉴于自己对能力的自信,我是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对于我的学生而言,更适合他们的说法应该叫自我否定。对自己没有一点自信,用他们的说法是:放弃吧,我是不可能学好的。我觉得这里真的要提醒家长,孩子的自我否定很多情况下来自于父母和老师的否定。请坚信孩子们是最优秀的,哪怕他现在成绩不好,不要用成绩衡量孩子的一切。同时也提醒我自己,为师者,不要随便否定任何一个孩子。
而现在很多孩子学习动机来源于外界,是被强迫着在学习的,这是外部动机,而很少有读书是有了自己以后的发展的这种想法。孩子们更多的是想拿到一个好成绩,得到父母的认可,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这种外界的动机却是十分脆弱的。当某一天对父母不耐烦,讨厌老师了以后,这种动机就消失了。就像文章说的,讨厌的人让我们做事情,我们怎么可能想着去做好呢,肯定能拖就拖啊!所以,父母也好,教师也好,和孩子沟通的前提请记住:先让孩子喜欢你,认可你,不然你说得再对,孩子也不想听。
第三个原因是完美主义者。警惕自己,做行为上的完美主义者。(让我想起了高中的时候,球队名字取了土狼,是因为自己当时看了一句话,特别认同:土狼之所以快,是因为它在不断奔跑中快速思考。人也一样,有想法了就先开始嘛,再不断思考)
文中提了三个解决拖延症的方法:第一个是设置deadline。但其实这一个已经做了,所以还不够,要严格地按时间表执行才有意义。第二个是改变环境,我觉得这个是我目前比较实用的。产品研发真的需要专注,所以最近发现只有在深夜,自己的效率才能满意。但是貌似太伤肝,所以以后还是想要在白天营造这种环境(周一周二好像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加班才行了,也希望产品组能有更多时间自己研发产品),不然,伤肝的路没有尽头啊!
那其实对于初中的孩子也和我一样,这是我之前比较忽视的一个点,总想让学生自觉,却忘了他们这个年龄面临的诱惑太多,还是需要我们去帮忙抵制的,毕竟,学习比起游戏,真的很无聊。(以后还是要多管管)
第三个方法是尝试在开始之前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甚至想着做最烂的。这点就不太认同了,没有太高期望确实能更容易开始,但是不是也会降低了自己的标准从而导致完成的质量问题呢?
(发现自己好像不太擅长写这些,好像有点乱。先开始嘛,慢慢思考,慢慢改善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