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靠谱的“正能量”
念中学的时候,就看过许多“正能量”的书籍,那时一直想要靠着类似的书籍能为自己带来好运气,可现实是按照书中的方法尝试了许多,似乎一点效果都没有,甚至很多时候是适得其反。
大部分的书籍的说,一个人拥有什么的心境,就能自动吸引来符合这种心境的环境和东西。正能量带来好运气,负能量带来坏运气。还有的就是处在好的心境之中可以心想事成,其中具体践行的方法是通过—想象。流传最广的就是“吸引力法则”的理论体系,其操作套路就是:
1.你要放松自己的心情
2.想象自己想要的具体的东西。要具体,要有细节,越详细,越好。
3.向宇宙,或者向上帝,索要这个东西,把它吸引过来
4.想象自己已经得到该东西,并要表示感谢。
5.等着,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这一看就感觉没有任何道理,怎么可能就这样得到自己想要的。我是通过了自己亲身实验过的,一点用都没有。这个理论流行久远,绝大打多数人都是不相信的,但是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的相信类似的东西。
2.科学的验证
1999年加州大学研究者就做过类似的实验。学校的期中考试快要到了,研究者想看看正能量梦想对考试成绩有没有什么影响。受试学生被分成了三组:
第一组学生每天花几分钟想象自己已经取得好成绩之后是一种什么感觉—这是“正能量组”;
第二组学生的任务也是每天花好几分钟想象,但想象的是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如何准备考试;
第三组是控制组,没有任何的想象任务该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
实验结果是“正能量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最低。他们不但得分低,而且为考试成绩做准备花的时间也是最少的。他们梦想自己取得了好成绩,的确获得了更多自信,但自信的结果是他们就不怎么准备考试了。当然正能量梦想也有好的作用,第一组学生的心情,在考试之前都一直比其他两组好。
考试成绩最好的是第二组。他们想象了准备考试这个动作,可能这个想象起到了提醒的作用,他们真的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准备考试,结果自然取得了更好的成绩。第三组的成绩排在第二组和第一组之间。
由此说来,正能量梦想不但对结果没有帮助,反而有负作用?
其他实验也有同样的发现。有个研究测试了“吸弓|力法则”对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有没有什么帮助。实验组的学生按照吸引力法则说的那样,想象自己已经得到了好工作,是一个什么情景一比如说我想象自己在大公司有个高薪的职位,想象自己坐在写字楼里工作的样子。
结果发现,参加了吸引力法则想象的人,他们发出的工作申请书比别人少,他们实际花在找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比别人少,他们收到的工作offer也比别人少,最后他们得到的工作的平均工资也比别人低。吸引力法则,只起到了负作用。
最有意思的是2015年的一个实验。这项研究是让大学生测试正能量思维对找到男女朋友有没有帮助。
实验者先找到一些有暗恋对象、但是从来没表白过的大学生,让这些学生自由想象,你将来会和自己暗恋的对象发生什么样的关系。有的学生想象出来的是正能量,比如我跟心仪对象在教室里面突然之间目光相遇,充满深情,彼此之间马上迸发了火花。但也有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象负能量,比如一个女孩想象的是:“本来我们都是单身的,有一次我们两个终于有说话的机会,他向我发出了邀请!可是我居然跟他说我已经有男朋友了...我把事儿给搞砸了。”
根据吸引力法则的说法,正能量想象应该带来好的结果,负能量想象应该带来坏结果,对吧?
结果恰恰相反。过了五个月之后,研究者考察了这些学生感情生活的变化一一想象正能量的学生,交友成功率明显不如想象负能量的学生。
类似这样针对所谓"positive thinking"的实验,我还在别处看到过好几个。有个实验考察做大手术的病人,让一组病人想象自己恢复之后的样子,比如参加舞会之类;另一组病人则想象手术的凶险、恢复过程的困难一结果正能量组的恢复情况远远不如负能量组。
还有个说法不是说比赛之前要多微笑,给自己带来自信吗?有个研究的统计结果:是格斗比赛之前越爱微笑的,越容易输。
所有的研究一致表明:这种想象的“正能量”不靠谱。
3.正确的想象法则
正能量梦想之所以有负作用,就在于它想象的是做事的结果,人们会自我暗示,仿佛已经得到了这个结果,以至于不想去做事了。
而取得了好效果的实验,都是让人想象做事的过程。
高水平的运动员经常要想象自己比赛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他们想的可不是拿了冠军领奖,而是比赛的细节场上的风向、裁判是不是公平、对手如何表现、我如何应对、有没有可能发生意外...这样的想象有利于比赛。
甚至还有研究说,在头脑里想象一个训练的过程和动作细节,就好像真的参加了训练一样能起到作用。
想象过程,相当于模拟训练。想象结果,那是精神鸦片。
如果一个人不好好努力去做,去面对现实,不好好解决问题,大谈什么“梦想”,这岂不是愚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