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心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9

宋元之交王重阳开创的全真教则先修性后修命,主张三分命功,七分性学,类似佛家明心见性的修法。王重阳提倡三教合一,注重儒家伦理道德,主张济世利人,不搞任何符箓,这种追求完善人格,积极入世的行为,为道家丹道开出了最为绚丽的花朵,从此丹道心性学在社会实践功用上可媲美陆王心学。“全真七子”中的丘处机,在垂老之年曾带十八位弟子,经年累月,徒步远涉大漠,劝阻成吉思汗任意挥舞的屠刀,救度无数苍生免于屠戮,这段历史一直被传为佳话。七子又各创一派,丘处机的龙门派影响最大,也许跟他为苍生请命,有莫大关系。笔者有幸也得到这一派的传承。《长春祖师语录》说:“吾宗唯贵见性,而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为初基,以性明见空为实地,以妄识化障为作用,回视龙虎铅汞,皆法相而已,不可拘执。”这是全真龙门派的重要特点。跟王重阳同时期的道士李道纯,创立了中派丹法,灵感来自儒家的“中”的学说,后文会提到,此处不赘。明代陆潜虚和清代李涵虚所创东西二派丹法,融汇历代丹法,有男女双修、九层炼心法等各种繁琐复杂的修法。尤其男女双修要求很高,很多俗人、假道士借此纵欲,破坏伦理,成了世人对道家诟病的一大原因。明清以来,丹道门派,大肆泛滥,鱼龙混杂。跟中派丹法“守中”志趣略同的青城派丹法以“守无”为上乘要诀。《老子》中的“无”和“中”所指本是同一个东西,区别在于“无”是因位、果位本体论,“中”是道位方法论。“守无”的入手方法,大似禅宗惠能说的“无念”,要求很高,需要先悟入才能守。三丰丹法的创始人张三丰,也是全真武当派的祖师,据说他跨越宋、元、明三朝,活了二百多岁,借鉴多家丹道。自创三丰派丹法,尤其在丹道心性学的理论体系中,彻底融合贯通儒、释、丹道。他在《大道论》中说:“仁属木,木中藏火,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乃曰仁;义属金,金中生水,大抵是裁制流通之用,乃曰义。仙家汞铅,即仁义之种子也。金木交并,水火交,故常隐居求志,高尚其志,而后汞铅生,丹道凝。志包仁义汞铅,而兼金木水火之四象,求之尚之者,诚意为之,意土合五行全,大道之事备矣。”已经完全将儒家正心诚意之法与五行统和了。丹道,时间越往后,对儒佛二家的融合越多。比如前面吕洞宾那首歌里的“三昧真火要提防,曹溪水儿用上”,曹溪水儿便是以惠能大师代表佛家的空性智慧。这只是说,在道位修道的关键时候,需要用空性智慧扫除一切执着。明代的伍冲虚便著有《仙佛合宗》一书,完全在因位中,与佛家融合。至于在果位中道家的祖师是否真正证得佛家空性智慧,三身五智俱足,却不好说。

丹道中的外丹,又称炼丹术、仙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等,起源于秦汉以来的方仙道,丹道心性学在道位上,增加了借助身外之物——丹药——来修身炼心的方法。其原材料有“四黄”“五金”“八石”之说,《大洞炼真宝经妙诀》说:“四黄者,雄、雌、毗、硫,其质皆属于中宫戊土之位,性各含阳火之毒,毒能败五藏之气”“夫五石之金,各皆禀五神之阴精,合于山泽异气,结而为魄。且铁所禀南方阴丁之精,结而成形。铜所禀东方乙阴之气结而成魄。银禀西方辛阴之神,结精而为之质。铅、锡俱禀北方壬癸之气,锡受壬精,铅禀癸气。”八石有“空青、玄英、石灵、马牙硝、北庭砂、麒麟竭、石丹、硼砂”等各种说法。这简直是古人的化学实验术,这样炼制出的所谓“金丹”,用化学术语来表述,就是氧化汞和氧化铅的混合物。身体修炼到一定程度,吞食这些药物也许有助于改变身体构造,而得道成仙,但一般人的身体是无法承受的,所以历史记载上,吞食金丹的人,只见过一命呜呼的,没见过白日飞升的。好几位号称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为求长生不死,永世享乐,四处寻仙丹,结果没有长生,反而速死。

(待续)

附:作者介绍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曾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凉州词》“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诗集:《拜月的狐儿》;文化著作:《一个人的西部》《大师的秘密》(8卷)、《佛陀的智慧》(3卷)、“光明大手印”系列(10本)、“雪漠心学大系”《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雪漠心学概论》《雪漠智慧课程》等;文化游记:《匈奴的子孙》《堂吉诃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带你去远方》。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第六届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2004年度“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第二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奖项,连续六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