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1612小时,第1555日
阅读《罗曼诺夫皇朝》第三幕 衰落 第5场 灾难
在英俄结盟之后,恩维尔投奔德国,并开始重整军备,订购了新的战列舰,它们将主宰黑海。俄国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因为它出口产品的 50% 要通过两道海峡。俄国曾希望拖延时间到自己完全做好战争准备,但时间已经不多了。恩维尔的两艘战列舰即将就位。至于利曼,德国人做了让步,同意了一项挽回颜面的妥协。
从 1912 年秋季开始,法国总理雷蒙 · 普恩加莱(后来是总统)就确认,如果巴尔干出现危机,法国会支持俄国。与此同时,俄国的重整军备“大方案”的规模和成功也令柏林和维也纳大为警觉。如果德奥两国要阻挡俄国这台貌似势不可当的推土机,时间也不多了。
奥地利军队的总参谋长(仅在 1913 年这一年,他就二十五次主张对塞尔维亚开战)提出,这起暴行是消灭敌人、挽救奥匈帝国的最好的,也许是最后的机会。这一次,老皇帝弗朗茨 · 约瑟夫和诸大臣同意了。但这会激怒俄国,所以奥地利需要德国的支持。在柏林, 6 月 22 日,德国皇帝表示无条件支持奥地利(这是导致战争的关键决定),却不知道法国已经承诺俄国,如果奥地利入侵塞尔维亚,法国将支持俄国;德国皇帝还不知道的是,英国已经秘密承诺支持法国。德国人建议奥地利人在俄国干预之前快速打赢战争。但这很成问题。 7 月 7 日,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在访问圣彼得堡,所以德国人只有等他上路回国之后,才能给他发最后通牒。
虽然普遍传说亚历山德拉和拉斯普京对沙皇有极大影响力,但事实上在整个塞尔维亚危机期间,尼古拉二世都没有把自己的困境告诉妻子,更不要说拉斯普京了。他俩并没有那么重要。
俄国将军们知道,他们的动员会比德国的动员慢,并且启动得比奥地利晚,所以他们非常害怕,如果不抓紧动员,法国(和塞尔维亚)会被迅速打败,战争就这么输掉。他们这么害怕很有道理,因为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就是要猛冲过比利时,首先打垮法国,然后转身去消灭俄国。
中央电报局发出了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道总动员令,让人难以置信的庞大军队就这样开始运动起来。俄国已经部署了最庞大的一支军队:120 万人。在1914 年余下几个月里,俄国将征召另外500 万人;在即将开始的战争期间,还将招募1500 万人。俄国将会有200 万人死亡。
1915 年 1 月 25 日,尼古拉沙和亚努什科维奇命令“清洗”整个战区,手段则是驱逐“所有犹太人和可疑人员”。尼古拉沙和沙皇一样反犹,曾告诉国防委员会,犹太人是“讨厌的元素……他们的思维模式令人厌恶,他们软弱、怯懦、缺乏责任感”。说类似德语的意第绪语的犹太人被怀疑是叛国者。尼古拉沙扣押了一些犹太人作为人质,并处决了嫌疑犯。约 50 万犹太人遭驱逐,哀鸿遍野,甚至内政大臣马克拉科夫都抱怨道:“我不是亲犹太分子,但我也不赞成这样的做法。”
大多数国家在战前的炮弹储备都仅仅是为了应付一场短暂的战争,而俄国订制新弹药和转入战时经济的过程极其缓慢而笨拙,而且不肯花费必需的金钱。开始还仅仅是补给出现问题,后来则发展为公开的丑闻。一切都被归咎于缺少炮弹,这加剧了军中的信任危机,削弱了国家的权威。莫斯科爆发了反德暴乱,但尼古拉二世看不到其严重性。“你总是写什么舆论,”他告诉一名记者,“但我们俄国没有舆论。”
沙皇亲自指挥军队的想法并不一定荒唐。所有参战国,包括英国,都面临着类似的信任危机。全面战争需要极大的牺牲,而这样的牺牲需要有魅力强大、合法的领导人。皇帝可以在最高统帅部接管指挥权,要么任命一名全权大臣,如克里沃舍因,来解决补给危机;要么指定一个议会政府,让罗江科来领导;要么任命一个军事独裁者,比如尼古拉沙。带着后见之明去批评沙皇的决定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在当时并没有显而易见的答案。
尽管俄国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军队在征募新兵时却遇到了困难。俄军指挥官们即便获得了兵力优势和新补给,却仍然没有改变他们原始的战术,仍然不懂得步兵和炮兵协同作战以在主战线取得突破。
苦战两年之后,俄国人完成了协约国最成功的一次军事行动,战时经济也在复苏:到1917 年底,炮弹盈余达到1800 万发。但国内战线的士气在瓦解,通货膨胀严重,食品匮乏现象在蔓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实并不缺少粮食。农业收成很好,但农民较少卖出自己的粮食,而此时城市里却挤进了100 万工人。铁路系统管理不善,粮食没有得到妥善的收集,也没有很好地分配到城市和军队。拉斯普京看到彼得格勒大街上排队买粮的队伍,提出了一些尽管简单但比较明智的建议,阿丽克丝将其传达到皇帝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