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头到家后,看到田柱子和李荣正在园子里忙,给西红柿搭架。二丫头回屋放下书包,主动过来帮忙。西红柿搭架,需要一些树枝,这些都是历年累积下来的。田柱子用铁锹在西红柿秧旁边挖一锹,嵌出一条缝,李荣把树枝放下,田柱子抽出铁锹,每个西红柿秧,会放一个这样的树枝,西红柿一般都会并排种两垄,四个树枝扎成一个支架,支架之间再用一个木棍连上,做固定用。二丫头过来后,帮忙递树枝。大孩儿读初中,不天天回来。三孩儿、老丫头和田小子这个时候在屋里写作业呢。
“今天考的怎么样?”田柱子眼睛盯着脚下,轻声地问道。
“还行吧,反正小学的最后一次考试,考啥样也无所谓。”考完试的二丫头,好像格外的轻松。
“最后一次考试也得认真对待,王老师还指着你们这次成绩转正呢。”田柱子说。
“爸,你和王老师聊的怎么样?”二丫头来帮忙,就是想问问田柱子,他和王老师聊的结果。
“我想好了,咱不去乡里读了,我明天就去县里,找你老爷,给你转到县城去读书,找一个县里最好的学校读初中。”田柱子淡淡地说,依旧拿着铁锹,按部就班的干着活。
“你说的是真的……真的吗?”二丫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声地问道。
“你小点声,一惊一乍的,吓我一跳,你这是想去还是不想去啊?”李荣突然听二丫头这么大声的说话,还挺纳闷。
“当然是真的。既然你的学籍已经转回来了,再折腾上一中,虽然王老师给打包票,说没问题,但是我估计也挺费劲。再说,到现在你也不会骑自行车,这要是读乡中学,来回上学放学都没法走。我们还不如就顺势去县里读书算了,去县里读书,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你成绩好,考高中,或者读中师,都容易。也许这是老天的安排。”田柱子说。
“爸,我当然是考高中了,别想让我考中师,我的目标是考清华,您别忘了。”二丫头有点兴奋过头。
“考清华……考清华……,我还以为你就是随口一出溜呢,还真当盼头了。”李荣微笑地说道。
“妈,您这话说的,我说出来的目标,当然要为之锲而不舍了。”二丫头自信满满。
“这出去读得多少钱啊,还有二丫头出去读了,三丫头怎么办,还有老丫头和田小子,这不得都得送出去读啊?哪个不送出去,哪个就得怨你,但是,要是都送出去读,你能供得起啊?”李荣说了非常现实的问题。女人在什么时候,总是会把最现实的生活问题摆在前面。
“不用担心,这些年,我们也攒了一点钱,我们后面再努力多赚点,实在不行,到咱老叔那借,咱老叔早就说过,读书上有困难,找他解决。”田柱子在供孩子读书这件事上,从来没有过任何为难情绪,总是乐于支持孩子们读书,再苦,苦自己的吃穿,但是不能苦了孩子,读书是人生大事,不能有任何吝啬。
“人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那么好开口借呢,再说了,借的钱,早晚也得还呢。”从来没有负过债的李荣,一听以后要借钱过日子,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你这想的太多了,孩子们这还没出去念呢,就给自己想那么多困难,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会有办法的。”田柱子安慰李荣。
“妈,钱的事你不用发愁,我可以自己挣钱,上初中了,我可以打工赚钱,供自己读书。”二丫头说。
“那可不行,你才多大点。能干啥,做好你自己本分事就得了。”李荣虽然发愁读书钱的事情,但是一听二丫头要自己出去赚钱,她肯定是第一个跳出来,不答应。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这么小出去打工,她一万个舍不得。
“如果二丫头去县里读书,这大孩儿会不会心里委屈啊?没有把她送到县城去读书。”这当妈的就是操心,顾了这个,还得顾那个。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大孩儿当时也是因为性格太弱了,离家那么远读书,我们不放心。她要是有二丫头的张扬个性也成。另外,二丫头这事儿,也是阴差阳错,要不是她学籍被转回来了,她自己又不想学骑车,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都赶一起了,要不然,我也没想着把她转县城去读书。”田柱子也有点无奈。
“咳,这孩子多,真是很难啥事都找齐喽。这大孩儿可能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未必不想。不过想也是没法子的事儿。”李荣叹了口气。
“妈,瞧你这发愁的,我们将来要是出息了,不会忘了我大姐的,我们五个人谁都不会掉队的,您的心就放肚子里吧。”二丫头保证道。
“但愿吧。希望你这丫头说话算数。”李荣心里略有安慰。
“二姐,听说你要去县城读书了?”三孩儿问。三孩儿、老丫和田小子做完作业,也都到园子里帮忙。
“是啊,咱爸说的,不过现在只是初步打算,咱爸还得找咱老爷给办转学。不知道会不会有啥差头。”
“长这么大,我都没去过县城,听说可繁华了,到时候,我也想去。”三孩儿说。
“看看,这还没轮到她呢,她就先惦记上了?”李荣斜了一眼田柱子,说道。
“去,都去。”田柱子微笑着,使劲踩了一下铁锹,好像下了很大决心似的。
“爸,我觉得我确实也得去,你看我二姐去了,田小子是咱家唯一的男孩儿,最宝贝,那肯定得去,老丫,是最小的女儿,也是宝贝,也得去,剩下一个就是我,承上启下,就算赠送的吧,不让我去,这不断念了,连贯不上啊,所以我也得去县城读书。”三孩儿一顿歪理证明她是必须去县城读书的,在她心里,总觉得自己是最不受重视那个,所以她必须为自己争取一下。
“谁说你是赠送的,爸肯定会让你也去县里读书的。”田柱子斩钉截铁的说。
“哦,那太棒了,太棒了。我们到时候到县里,还是每个年级都占据第一名,看看我们田氏家族的厉害。”老丫头一边鼓掌一边说道。
李荣看着几个孩子这么高兴,不想再拿钱的事情扫大家的兴致。她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那点家底,怎么再多挣一点钱,从哪里能省一点钱。不过挣钱这事上,她顶多算一个助手而已,她不怎么会算账,所有的事情基本都是田柱子张罗,她跟着干。
“好了,架搭完了,剩下就是铲一下园子,我带着你们几个干吧,让你妈回去做饭,今天庆祝你二姐小学毕业,让你妈做点好吃的。”田柱子说。李荣掸了掸身上的土,跺了跺脚上的灰,回家做饭去了,几个孩子留下来继续干活。
第二天一大早,李荣五点多起来准备早饭,每次田柱子出门,李荣都会起大早,给田柱子早饭,目的是让田柱子可以吃饱饭,并且可以赶上第一班去县城的车,只有赶上第一班去县城的车,他才能当天把事办完,当天回家。去县城,田柱子已经是轻车熟路了,所以他到了县里,直接去找田荣。现在田荣属于自己单干的状态,他等于把供销社承包下来,自己开了公司,做起了生意,买卖的还是农副产品,只是形式变了,原来是公有,现在是私有。田荣头脑好使,有魄力,这几年,自己单干后,挣的钱比之前上班时,挣的多的多了,生活是比之前更加阔绰了,但是他对老家来的人,一如既往的热心肠,特别是对田柱子这个侄子,他一直是另眼相看,对田柱子特别的关照。
田柱子见到田荣,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把自己的来意说明了。
“老叔,这次来找您,不为别的,我家二丫头不是下半年要上初中了嘛,我想把她转到县城里读。这孩子成绩一直很好,到县城读,县里教学质量好,孩子能有个更好的前程。”田柱子说。
“你这么做就对了,孩子教育的事是大事儿,就得肯付出,这事包在我身上。”田荣满口答应。田荣这个人,一辈子最在意的两件事,一个是对老人孝顺,一个是孩子教育。田柱子这两方面都做的非常好,这也是他对这个侄子另眼相看的原因。
“那太感谢您了。”田柱子没想到田荣答应的这么痛快。
“这说的是什么话,自己家的事儿。你那帮孩子都学习好,你得好好培养,不能像你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你瞅你这几年累的,干活也得悠着点。”田荣一直比较心疼自己这个侄子。
“嗯嗯,那我这边需要做什么准备吗?老叔。”
“没啥需要准备的。现在县里这几个初中,县二中是最好的,我家老小子现在就在县二中读书。我同学是县高中的校长,我找他跟二中的校长打个招呼,估计得交个借读费。咱家孩子学习好,这是未来要给学校争名誉的,学校都喜欢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估计问题不大。你就回家听信儿吧。”
“好的,老叔。”田柱子听了田荣的话,终于可以放心了。
“另外,孩子们读书,你尽管供,钱上遇到困难,随时跟我说,其他的帮不了,这读书的事情,一定不能耽误。”
“嗯嗯。”田柱子答应着,眼圈有点泛红,他内心非常感激老叔这么多年给与他这个家的帮助,但是内向的他,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份感激之情。
“早点回去吧,别耽误回去的车。”田荣知道田柱子不愿意留宿,所以提醒他早点往回走。就这样,田柱子回家听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