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20170123
(原谅我用这句古老的诗句作为题目,因为我要写的这个人的这种行为,真的就是君子之行。把君子的称呼送给他,来表达我和我的学生对他的敬意吧。)
一进入寒假,除了给孩子们写了这学期的最后一封信外,我没有再写过一篇文字,就想锻炼身体,就想读书,就想陪伴一下自己的孩子,也让精神好好放松一下。但是今天早上早早起床,一定要写下这篇文章,对张先生的爱心表达敬意和谢意,我才能安心。
还是从头说起吧。
两周前,接到张先生的电话,说他在12月份听到我讲述我们班级图书馆的故事,很受感动;他读大学的女儿回家过寒假,他向女儿讲了我们班的故事,女儿也很感动,就想把她上大学前读过的好书捐给我们班级图书馆。这两天我们如果有时间的话,他们就过来。
我也很感动,立刻敲定了时间,就是第二天上午大课间时间吧,孩子们有半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可以与张先生和他的女儿交流一会儿。
第二天早上,我对孩子们讲了张先生的想法,班里瞬间安静了,孩子们的脸上流露出既感动又期待的神情。
上午10点,张先生电话打过来,他和女儿已经来到学校了。打开车门,哇,好多书和杂志啊。赶紧进班叫孩子们过来搬书,几个男孩子迫不及待地跑下楼,一下子跑到我的住室门口,又折回来,结果让女孩子们抢到了搬书的机会。男生们在这里,怎么能让女孩子来搬呢?于是男孩子从女孩子手中把书抢走了,抱到教室里,放在讲桌上,讲桌被摆得满满的,每一摞书都有二尺左右。
我们邀请张先生和他的女儿进班与孩子们交流一下,孩子们用掌声表示欢迎和感谢。张先生很谦和低调,他在上海读大一的女儿xin也是如此,但都说出了对孩子们的期待和祝福。我们请xin姐姐谈谈大学生活,xin姐姐描述的大学生活比如课堂啊社团啊,让孩子们对大学生活一下子充满了憧憬;小冬同学主动问了一个学习上的问题,xin姐姐真诚作答,她的学习方法并无特别之处,但是努力坚持,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一番简短的交流,xin姐姐就成了孩子们的精神榜样!
时间过得很快,下节课的老师已经来到门口候课了,孩子们只好用掌声送别了张先生和xin姐姐。
更令我感动的是,走到车旁,张先生说出了父女俩的一个想法:他们商量决定从女儿每年的生活费里抽出来2000块钱,资助我们班两个生活比较困难又比较好学上进的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可以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
张先生父女俩离开学校后,我领着孩子们进行期末复习的同时,也在班里寻找合适的资助对象。讲真,班里大多数同学家庭状况都差不多,但也有一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也有个别学生的家庭有些突发状况,在学期中的申报补助活动中,我对班级同学的家庭经济状况基本上有一些了解,但是这一次,还要考虑孩子的学习状况。根据平时的了解,又找几个同学私下交流之后,我把目标定在k和min两个同学身上。
k同学比较安静内向,期末考试前我与他展开过书信交流,鼓励他努力复习呢。他父亲在前年因意外情况去世,母亲去年改嫁,k和妹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靠爷爷养几头猪奶奶给棉被厂打小工来生活。k同学学习一直很认真,在班里人缘也好,考试前一周英语测试成绩不好,同学们主动帮助他复习。
min同学是个看起来很安静实际上很随和有点活泼的女孩,成绩也一直很不错。姐弟三人,姐姐读九年级,弟弟读六年级,三个学生,家庭负担不轻。去年不幸失去了母亲,父亲在上海做小生意,平时奶奶在家里可以照顾三个孩子,但不久前奶奶生病去世了。
确定下来这两个孩子,征询孩子意见,已经放寒假了。张先生不断发微信问情况,我简单介绍了一下两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张先生说年前想去孩子家里看一看,给他们送些年货。我找来两个孩子家长的手机号码,征询他们的意见,他们都表示很感谢。我想,来自社会的爱心举动,对这两个家庭来说,更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鼓舞,鼓舞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前天上午,我们如约出发。(谢谢张先生父女俩来我们小区门口接我哦,天有点冷,风很大,心里却是温暖的)我是个路痴,尽管家长已经在电话里说清楚了如何走,一路上还是要问路的。
先到了k同学家,k奶奶已经站在街上等着我们了,很朴实的一个老人。张先生父女俩从车上拿下来几件年货给他们:一大桶食用油,一大袋米,一大袋零食,是张先生的女儿xin在超市精心挑选的。k家的瓦房在周围楼房的衬托下,有些简陋,但是里面收拾得很温暖。k还是那么安静,带着些许羞涩。他妹妹读四年级,也是很安静。张先生说了很多鼓励k的话,k答应着。问k寒假里的读书情况,他借的几本书都快看完了,我们到除夕的时候再去学校还书继续借阅。k奶奶老年丧子,不时唉声叹气,张先生劝她在孩子面前要乐观些,孩子就是生活的希望!
从k的家里出来,在k奶奶和邻居的指点下,我们不再走省道,顺着乡村小公路,十多分钟后就很顺利地来到m的家。m跑出来迎接我们,一见到我就跟我开玩笑(真是没大没小啊,我已经习惯了,上一次还直言不讳地说我的毛笔字写得不好呢)。m家的房子和k家的差不多,m的爸爸、姐姐和弟弟都在家里。m爸随和健谈,朴实和善,已经快50岁了,对于农民工来说,这个年龄的人只能掏力气赚钱了;三个孩子,一年后就是一个高中生两个初中生,家庭负担越来越重,好在孩子争气,学习成绩都不错。m表面上很安静,实际上很活泼可爱,张先生很欣赏m的性格,鼓励m努力学习,多读书,m微笑着答应。
张先生准备了两个红包,每个红包里是1000块钱,但是为了让这些钱真正发挥作用,切实帮助到这两个孩子,张先生与家长们商量,这笔钱由我来保管,每月给他们100元生活费,就是在交包餐费的时候拿出来帮他们交了,这一年结束剩余的钱再给他们作为假期零花钱。张先生想得真周到啊,要知道每月200元包餐费,一个学期就是近千元,对这样的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
从m家里出来,张先生父女俩将我送到东边的十字路口,老公已经在那边接我回老家了。前天是祭灶节。
老公感慨张先生真是好人啊。大前天在学校里找m家里的联系电话见到校长,也跟校长说了这件事,校长说以后要写封感谢信送给张先生,要我问张先生的工作单位。
但是张先生太低调了,他连名字都不肯说,别说工作单位了。他说发自内心想去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根本不要什么感谢和回报。张先生自己也是工薪阶层,但他说每年拿出来2000元钱,对于任何一个职工家庭来说都不算什么难事,社会上很多人都有爱心,但是很多人没有找到献爱心的机会罢了。
与张先生父女俩分别后,我就在想,张先生的行为,不就是我们君子兰班推崇的君子的方向么?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张先生听了我们的故事受到启发,想到就去做了,这就是“敏于行”啊。
孔子说,君子,就是恕,是推己及人。张先生爱自己的女儿,他想到了与女儿有相似经历的其他孩子,给这些失去母亲的孩子带来冬日温暖,这就是推己及人啊。
前几年我领着九年级的孩子开展《论语》诵读,就是将《诗经·国风·郑风·风雨》作为开启黎明的诗的。我们当然不是把它当爱情诗来解读,而是说我们在诵读中遇见君子,了解君子的言行、内在气度气象和外在之“色”,还有其他品质等。“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一次,我们在生活中遇见了张先生这样的君子,从张先生父女俩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品格和行为,我们又“云胡不喜”呢?
我也相信,张先生的行为就是一种引领,社会上这样的君子行为,会越来越多,我和班里的孩子们也在往君子的方向努力,所以,还是用这句古老的情诗来表达我们的感谢和愿望吧: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