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诚意的付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不会觉得心力交瘁,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感激而愤愤不平,当然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才付出。
——克里斯多福·孟
1
牺牲,是小时候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是我们去获得爱和重视的手段,也是为我们的不完美作出的弥补和赎罪。
这些大部份源于我们的原生家庭给我们灌输的信念和模式,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没有所谓的“完美”“不完美”之说,“不完美”是自己给自己下了障套。
心里的这个罪恶感形成一个折磨者,用羞耻、愧疚让我们用不断地用牺牲来平衡自己内心的“罪过”。
没有任何牺牲是不求回报的,这些为了赎罪的牺牲更是如此。在牺牲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快乐,背着重重的包伏,负罪前行。
2
当我们跟对方说:“我这一生最好的时光都给你了,可是我得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那一刻的我们,已经到达牺牲这个悬崖边缘,苦苦挣扎。
可是,我们这种牺牲和付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伴侣来说,都不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采用这样的牺牲模式,那我们的动机也不是为了爱,没有真心诚意在付出,只是另一种索取的方式,它要求对方能按我们期待来回报,或者弥补心里的罪恶感。
真正的付出,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做出一个对所有的人都好的选择。我们不会因为得不到回报而愤愤不平,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付出,也是对我们作出对自己最好的一个选择。那是我们心甘情愿、带着喜悦去做的事情。
就像为家人煮一顿饭,你是愿意哼着歌来享受这个付出的过程,还是觉得这是我们在家庭角色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3
想要为这个牺牲的模式划上句号。还是那一句,为自己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意识到,这一切并不来源于我们伴侣和家人,那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保留下来的模式,是我们的选择。
觉知依然是我们必须去学习的,它会让我们看到折磨者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催使我们不断地做出牺牲,这种看起来高尚的行为的背后隐藏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和感觉。
只要我们保持觉知,愿意对自己诚实,听从自己内心真正感受,那么我们所做付出,都是真心的付出;所做的选择,都是对他人(包括自己)最好的选择。我们不需要得到他人的回报,因为没有了他人,我们也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