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曾奇峰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差,我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我们如果感觉受到了伤害,那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而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
从看到这句话开始,在心中跪了一天。
我们对他人的期望,是自我的心理投射,当他人的评判低于自己的期望,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失控,会感到失落、自卑,也就是受到了伤害。然而,自我的心理投射,是自己的心理预设,与外界无关;也就是,自己在与自己的期望纠缠不休。
符合期望,就自我认同,心中窃喜;不符合期望,就感到失控,进而产生自卑、失落、愤怒等一系列自我诋毁的情绪。这样看来,跟着感觉走,真他妈不靠谱。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想法里,后天环境塑造着想法,想法也在改变着人。然偶涅,大多数人活在错误的想法里,然后就产生了一些列错误的事。让人承认事情做错了,不容易;让人承认自己活错了,那就是太他妈不容易了。自己不发心、不觉醒、不觉察,就跳不出个人从经验产生想法的局限,就在自己的想法里不停纠缠。
佛教讲“空”,是说人心本自足,之所以迷失、迷惑,就是被想法和情绪束缚,只有抛开错误的想法和情绪,才能够看到自己,看清世界。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海明威《老人与海》中与命运搏斗之后的老人,只有去经历和拼过之后,才有资格去谈解脱,否则,就陷入“穷人笑话富人拼搏一生到最后还是在海滩上与穷人一起晒太阳一样”的穷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