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主宰是心,心的灵明是知,知的生发作用是意,意所指的对象是物。
只要时常存养本心就是在学习。过去和未来的事,思考它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只会迷失本心而已。
心之本体原本都是不动的,心之本体就是天性,天性就是天理,天性原本不动,天理也原本不动,积善合道就是恢复心之本体。
心中呈现万物时,就是达到了了然无我的境界,达到了了然无我的境界,心中就会万象森然。冲漠无联是“一”的父亲,万象森然是“精”的母亲。“一”中有“精”,“精”中有“一”。
心外无物,比如,我心中生发出孝敬亲人的念头,那么,孝敬亲人就是一件事情。
所谓格物,格,就是正,纠正那些不正的,让它们归于正道。
格物不分动静,静也是物,孟子所说的“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是动和静的时候都要与事物相处的意思。做功夫的难处,都在格物致知上。这就是如何诚意的问题了。意诚,心自然中正,身自然修养。然而中正内心,修养自身的功夫,也各自有用力的地方。修养自身在情感已发时进行,中正内心是在情感未发时进行。心正则是中,身修则是和。